国际深度2020美国大选

媒体观察:四年前错估特朗普之后,《纽约时报》打破同温层了吗?

为了戳破自由派的“泡泡”,《纽约时报》曾在2016年大选后引入多元化声音。2020年,这个尝试迎来检验。

2019年12月23日,《纽约时报》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作为头条新闻。

2019年12月23日,《纽约时报》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作为头条新闻。摄:Robert Alexander/Getty Image

特约撰稿人 华思睿 发自纽约

刊登于 2020-08-03

#大选深水区:转折点中的美国#2020美国大选

2016年特朗普意外当选后,《纽约时报》和其它偏自由派的主流媒体开始反思,自己和读者是否被封闭在了自由派的“泡泡”中,忽视了一个真实的美国。保守派媒体人巴里·韦斯(Bari Weiss)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入《纽约时报》评论版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的加入正是为了纠正在16年大选时犯下的错误,把更多不常见于《纽约时报》的声音介绍给读者,戳破自由派的“泡泡”。

三年之后,新一届总统大选即将来临,韦斯却愤然辞职。她在1500字的辞职信中痛斥自己作为意识形态上的少数派,受到同事的排挤、孤立和讥讽。她宣称“新麦卡锡主义”已经在《纽约时报》内扎根,“《纽约时报》却没能吸取2016年的教训”,没有“理解另一个美国的重要性”。

36岁的韦斯并非《纽约时报》唯一的保守派,但她可能是最善于吸引火力的一位。《名利场》杂志将她描述为“社交媒体的引雷针”,她几乎每一次发表文章都能引爆社交媒体,吸引大量的批评、嘲讽和攻击,一些反对者甚至给她贴上了“纳粹”(韦斯本人是犹太人)、“极右翼”的标签。

而她的离职也成了美国媒体圈的热门话题,并引发新一轮的口水战:将近四年过去了,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自由派媒体是否还停留在同温层里?观念多元化的尝试是否就此失败?这个社会,是不是只能走向分裂?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