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2020泰国抗议

冯嘉诚:“奶茶联盟”,东南亚跨国社运的创造与局限

主流民意对“奶茶联盟”的理解,仍然停留于对“中国因素”的想像。但一种共同的情感动员也在逐渐成型⋯⋯

2020年7月18日泰国曼谷,示威者戴著防护口罩举著牌子抗议要求政府辞职。

2020年7月18日泰国曼谷,示威者戴著防护口罩举著牌子抗议要求政府辞职。摄:Anusak Laowila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20-08-02

#社会运动

过去几年,东南亚区域出现民主倒退状况,让威权主义的亡魂有机可乘,展开全面反扑。泰国军方在2014年发动政变,大幅删减原本宪法的民主成份,更在国会选举后DQ(注:褫夺议席)反对派新星。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Duterte)自2016年上任以来以打击传统精英、歼灭毒贩为政纲,发动“毒品战争”以致许多人丧生。马来西亚和印尼一度被寄予厚望,认为能够逆流而行,成为区域民主发展的一道曙光;但今年大马发生“喜来登事变”,执政联盟瓦解倒台。印尼总统佐科连任当选后,多次以发展优先原则为由,企图绕过正常议会审议程序,近来与军队愈走愈近,令人忧心这个相对成熟的民主国家也要走回头路。

在威权复辟的阴霾下,政权更利用Covid19疫情此一千载难逢机遇,为马来西亚的“行动管制措施”、泰国的“限聚令”等紧急措施提供合理借口,阻止反对派上街示威,约束新闻媒体行使新闻自由及公众知情权的权利。东南亚公民社会面对全方位打压,唯有思考其他创新方法,制造舆论声浪,抗衡威权政体的束缚。

当网络世代渐渐步进政治主流,东南亚公民社会与世界各地的公民社会一样,都展现出自我调整、自我进化、自我修补的状态。社交媒体、通讯程序、智能电话的广泛应用,推进了用户个体的横向连结,产生一套相对平等、架构流动的社运模式。此外,个别平台(例推特)的字数限制和标签功能有效促进信息广传,加强了连结圈外社群,亦有效凝聚圈内的共同认知。跨国社运网络连结是否正变成常态,传统社运对特定议题、组织结构、大台领袖的依赖是否面临颠覆?

在推特宇宙里,东(南)亚不同国家的网民慢慢建立出“奶茶联盟”(Milk Tea Alliance)的归属感,渐渐培养出呼唤“盟友”抵抗威权暴政的习惯。几个月来,“奶茶联盟”反映出了跨国网络社运的什么趋势?未来还有怎样的可能性?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