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台灣中心的南投埔里小鎮,是慎重的一年。於12月2日至5日,小鎮舉行十二年一度的庚子年祈安清醮法會,從農曆十月十五日子時開始(即國曆11月29日午夜),鎮上「建醮」七天,不但必須遵守古禮「封山禁水」,全鎮為此進行七天齋戒,更有74.5%的鎮民繳納了「丁口錢」參與儀式,信仰十分虔誠。
建醮,是台灣道教儀式之一,埔里所舉行的是祈福為主的「清醮」儀式,主要目的是答謝神明的庇佑之恩,祈求地方平安。根據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林美容研究,在過去,鄉鎮是漢人社會生活自給自足的最小的單位,很多鄉鎮性之建醮活動,與孤魂野鬼的共同祭祀有關,是漢人之宇宙觀的體現。
本次活動的「總壇」恒吉宮媽祖廟總幹事洪景明說明,因埔里位於台灣內陸,早年對外交通較不便利,兼之醫學不夠發達,萬一發生疫病,不容易得到治療。因此特別舉行「祈安清醮」儀式,希望聚落能夠順利平安。
1 凝聚地方共同體,個體不被視為疏離的個人,而是地方的組成一份子,地方的集體儀式與記憶的內容。
2 儀式需要潔淨與誠心,以有期限的集體齋戒呈現信仰的實質意涵
这样的节日意义在哪里?
@minaricky 你提了個好有意思的「疑問」。
簡單來說:報導中的儀式算是地方性的「作醮」,醮的目的是很綜合的,它包含「祭神」、「孝敬各路鬼靈」也有「鎮壓/管理各路鬼魂」的意味。
所以,
一方面,就祭拜/孝敬神明和各路靈界的用意,祭品當然越「豐盛」越好,有香腸豬公不奇怪,各地作醮常常還有更多特殊細緻的祭品要求。
另一方面,居民在舉辦盛大的醮期間還想更進一步表達祭祀的虔誠,所以在埔里的作法是要求全境在作醮期間「吃素」。(吃素既是誠心敬神,也有超渡鬼靈的用意)
肉的祭品和吃素的要求其實都是表達虔敬的用意:一種是祭拜者費心準備得豐盛; 另一種是祭拜者約束進食的習慣來,兩者都是表達敬意。
如果要更深入點討論應該涉及台灣道教信仰中「佛道教混合」的敘事:「吃素」屬於佛教方面的,但祭拜則屬於神明乃至於鬼靈方面的。在此就…不多作解釋。
為什麼全民吃素但是卻用全豬跟香腸祭祀呢這不是很矛盾嗎?可惜文章都沒有探討這一點這才是有意思的地方
評論感覺是beyond meat植入😂
難道m記會擺上beyond meat產品來應景?
每张图片,若不点开就看不到完整的画面,影响阅读流畅度。建议App 改进设计。
剥夺了部分乡民吃肉食的自由
哎,既然神明不喜欢杀生食荤,为什么还要摆猪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