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於5月1日深夜起駕出發。 超過三十萬名「香燈腳」隨著媽祖鑾轎徒步前行,從苗栗縣通霄鎮的白沙屯拱天宮出發,橫跨台中、彰化、南投等地,前往雲林縣北港鎮的朝天宮。完成「刈火」儀式後,隨即踏上回鑾之路。
白沙屯媽祖進香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原本由在地庄頭組隊參與,如今已擴展為跨地域的龐大信仰行列。與大甲媽祖進香不同,白沙屯進香最大的特色是「隨轎而行」,一切遵循媽祖旨意,路線全無預定、也無法預測。無論鑾轎是急行還是緩步,香燈腳都必須隨時關注轎班動向,緊緊跟隨其後。今年進香為期10天9夜,來回總距離超過400公里。行程中常遇高溫、暴雨,氣候濕熱難耐,加上難以事先安排補給與休息地點,進香過程不僅是體能與意志的挑戰,更仰賴彼此間的互信與照應。

「跟著媽祖婆進香,已經成了一種癮了。」高小姐曾因車禍無法徒步參與,深刻體會行動不便之苦。自那時起,她便與媽祖立下約定,願以車輛協助載送不便的香燈腳,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媽祖在人間的兵馬。一路上,除了徒步的香燈腳,自發組成的醫療團、行動補給站也隨行,提供充電、淋浴、物資等協助,當地居民也忙著以消暑的涼水、西瓜招呼香燈腳。落下的,能飲水歇息、修復勞損,體力不支的,能乘坐「累了請上車」的車輛。入夜後,則會見到工廠、商店、民宅紛紛亮燈,為香燈腳們提供住宿之所。
漫長的行列中,每人腳步不一,也遇上大小困難,隨遇而安是功課。不過眾人願意相信「媽祖婆會安排」,眾人也願意成為「媽祖婆的安排」。自發的互助網絡,起自為媽祖服務做事的心念。徒步四百公里,香燈腳在信仰社群中實踐自我,也連結他人,一同行走在未知的道路,而行走中有信仰。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