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媽祖在路上,四百里進香之旅

漫長的行列中,每人腳步不一,也遇上大小困難,隨遇而安是功課,不過眾人願意相信「媽祖婆會安排」,眾人也願意成為「媽祖婆的安排」。
2025年5月6日,南投,白沙屯媽祖200多年來首次駐駕南投縣,信眾排隊躦轎腳。攝:陳焯煇/端傳媒
台灣 社會 宗教

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於5月1日深夜起駕出發。
超過三十萬名「香燈腳」隨著媽祖鑾轎徒步前行,從苗栗縣通霄鎮的白沙屯拱天宮出發,橫跨台中、彰化、南投等地,前往雲林縣北港鎮的朝天宮。完成「刈火」儀式後,隨即踏上回鑾之路。

白沙屯媽祖進香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原本由在地庄頭組隊參與,如今已擴展為跨地域的龐大信仰行列。與大甲媽祖進香不同,白沙屯進香最大的特色是「隨轎而行」,一切遵循媽祖旨意,路線全無預定、也無法預測。無論鑾轎是急行還是緩步,香燈腳都必須隨時關注轎班動向,緊緊跟隨其後。今年進香為期10天9夜,來回總距離超過400公里。行程中常遇高溫、暴雨,氣候濕熱難耐,加上難以事先安排補給與休息地點,進香過程不僅是體能與意志的挑戰,更仰賴彼此間的互信與照應。

2025年5月3日,白沙屯媽祖進香,於中午抵達北港朝天宮,一名孩子睡在地上。攝:陳焯煇/端傳媒

「跟著媽祖婆進香,已經成了一種癮了。」高小姐曾因車禍無法徒步參與,深刻體會行動不便之苦。自那時起,她便與媽祖立下約定,願以車輛協助載送不便的香燈腳,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媽祖在人間的兵馬。一路上,除了徒步的香燈腳,自發組成的醫療團、行動補給站也隨行,提供充電、淋浴、物資等協助,當地居民也忙著以消暑的涼水、西瓜招呼香燈腳。落下的,能飲水歇息、修復勞損,體力不支的,能乘坐「累了請上車」的車輛。入夜後,則會見到工廠、商店、民宅紛紛亮燈,為香燈腳們提供住宿之所。

漫長的行列中,每人腳步不一,也遇上大小困難,隨遇而安是功課。不過眾人願意相信「媽祖婆會安排」,眾人也願意成為「媽祖婆的安排」。自發的互助網絡,起自為媽祖服務做事的心念。徒步四百公里,香燈腳在信仰社群中實踐自我,也連結他人,一同行走在未知的道路,而行走中有信仰。

2025年5月3日,白沙屯媽祖進香,於中午抵達北港朝天宮,由苗栗白沙屯拱天宮起,媽祖鑾轎約36小時抵雲林北港,大批民眾夾道歡迎。日夜兼程的信徒隨媽祖抵達,人潮湧入寺廟,焚香祈福,據拱天宮統計,香燈腳報名人數突破32萬。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5年5月6日,南投,白沙屯媽祖途經一所學校,學生和信眾排隊預備躦轎腳。攝:陳焯煇/端傳媒
(左)2025年5月3日,北港,香燈腳的毛巾。(右)2025年5月9日,台中,一名背著神像追隨白沙屯媽祖的信眾。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5年5月6日,南投,修玄宮內的媽祖像。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5年5月6日,南投,白沙屯媽祖駐駕受天宮,香燈腳打開帳蓬,預備休息。攝:陳焯煇/端傳媒
(左)2025年5月8日,彰化,民眾預備西瓜給旅途上的香燈腳消暑。(右)2025年5月8日,彰化,追隨白沙屯媽祖的信眾走在路上。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5年5月9日,台中,學生們越過障礙,為追隨白沙屯媽祖的路線。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5年5月2日,彰化,旅途上的香燈腳坐下,有居民替他按摩。攝:陳焯煇/端傳媒
(左)2025年5月8日,彰化,追隨白沙屯媽祖的小孩。(右)2025年5月8日,彰化,一張張供信眾休息的椅子。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5年5月8日,彰化,緊隨白沙屯媽祖的信眾。攝:唐佐欣/端傳媒
2025年5月6日,南投,一間學校的學生知道白沙屯媽視將途經學校,在外跳舞迎接。攝:陳焯煇/端傳媒
(左)2025年5月6日,南投,信眾在媽祖駐駕的地方流淚。(右)2025年5月6日,南投,一架汽車內放著信眾的金紙蓮花。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5年5月6日,南投,香燈腳在享用晚餐,預備休息。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5年5月8日,彰化,香燈腳的機車。攝:唐佐欣/端傳媒
(左)2025年5月2日,彰化,信眾在路旁抽煙。(右)2025年5月2日,彰化,路上的冰塊。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5年5月3日,白沙屯媽祖進香,於中午抵達北港朝天宮,由苗栗白沙屯拱天宮起,媽祖鑾轎迅速抵達雲林北港,大批民眾湧入廟內參香祈福。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5年5月9日,台中,香燈腳坐在小貨車上,一邊前進一邊休息。攝:陳焯煇/端傳媒
(左)2025年5月6日,南投,白沙屯媽祖200多年來首次駐駕南投縣,信眾誠心參拜。(右)2025年5月2日,彰化,香燈腳重新穿上波鞋,預備上路。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5年5月9日,台中,旅途上,夜空綻放煙花。攝:陳焯煇/端傳媒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