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讀者來函】聽見孩子說不要,把兒童當成一個人來尊重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而那位在台中柔道場上昏迷的7歲男孩,至今尚未甦醒。
中資鐵礦降臨前,巴西熱帶草原上傳統社群的日常與抗爭
「實話告訴你吧,我覺得我們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這裏有好水、好地、好林子……這是我的仙境。」
評論|
V太太:從跟蹤騷擾到少子化,「進步台灣」的厭女反撲?
把台灣在同性婚姻立法上的先進,等同於台灣性別平等,一直是一種美麗的誤會。
評論|
【書摘】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
這不僅是一部國家領導人的個人傳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台灣時期中華民國歷史的一個縮影。
白沙屯媽祖:七萬信眾、數百公里,一輛行進路線不定的「粉紅超跑」
一個位於台灣苗栗海濱的寧靜小鎮,每年農曆三月,總會吸引數萬信徒自四面八方而來,形成綿密的組織,隨著媽祖「進香」去。
我們搖籃的晶片島:從海軍工廠到科學園區,台灣半導體業前世今生
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眼中,台灣晶圓製造優勢除了一流人才之外,還有什麼秘密武器?
評論|
抗拒中國流行語外,壯大台灣文化真正值得做的是什麼?
台灣這波憂慮底下沒說出口的期待,是透過不同用語習慣,去深化自我認同、塑造台灣共同體。但能有更好的方式嗎?
讀者來函:我們必須先不用離家,才不用千辛萬苦返家
作為花蓮人,她曾參與反對當地興建高速公路的運動。如今到了美國工作,她被好友問,現在每天開車上高速公路,想法改變了嗎?
王价巨:災難發生時,別讓失序的「危機溝通」成為更大的危機
台鐵太魯閣事件調查工作仍在進行當中,台灣的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卻出現互相批評、發言未統一的狀況。何以至此?
林夏如:台灣防疫和經濟的奇蹟能夠持續嗎?
台灣無法獨自抵擋中國經濟的引力,除非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合作保護台灣的主權與繁榮。
日久他鄉是故鄉:從「中國回教徒」到「台灣穆斯林」
從台北的盆地邊緣出發,可以看見台灣一頁層層疊疊的伊斯蘭歷史。
鐵路事故後七日:回家
「把人帶出來,讓他們完整地走。」
1
...
72
73
74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