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霧語
-
港府修訂電影檢查條例,將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電影列作「不宜放映」,你如何看?
你如何看待香港電影界將面對的審查?
-
六四三十二週年,香港警方二度禁止維會燭光集會,你以何種方式堅持悼念?
你對六四的記憶是什麼?威權時代之下,悼念六四的意義何在?
-
抽豪宅、送股票還有機票大抽獎,你如何看香港各界推出的疫苗獎勵?
民眾仍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政商界紛紛推出抽獎活動「利誘」,你如何看?
-
香港監獄酷熱問題引發逾十萬人聯署,指對囚犯已造成不人道條件,你如何看?
提供退熱貼、飯堂避免供應熱水、增加囚友洗澡次數、容許女囚友穿短褲,你認為香港懲教署應如何處理監獄炎熱問題?
-
香港多間院校要求宿生接種疫苗否則需定期檢測,你認為校方要求合理嗎?
有人認為港人對疫苗持觀望態度是合理擔憂,也有人認為是政治取態大於科學考量的結果,你如何看?
-
放生是讓動物重獲自由,還是令其承受額外痛苦並破壞生態?
有專家表示,放生外來物種會破壞本土生態環境,亦可能傳播疾病,放生行為是救贖生命還是傷害自然?
-
港府要求37萬外傭9日內完成強制檢測,此舉是公共衛生考慮還是涉種族歧視?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曾表示,外傭如果對工作簽證新規不滿「可以選擇不在香港工作」,你如何看?
-
林鄭月娥成為香港電台新主持人,與政治人物應受媒體監督的角色是否構成衝突?
政治人物登上電視節目,是會讓民眾對政府機關的信任度下降,還是會更容易記住政治人物的觀點與政策?會否折損媒體的公信力?
-
TVB 綜藝模仿林鄭月娥等收250宗投訴,觀眾對模仿失去興趣了?
過去 TVB 曾推出搞笑組合受到歡迎,為何此次同樣以「扮演」為主題的節目卻引來不同迴響?
-
港府擬立法禁「煽惑他人不投票、投白票或廢票」,這將如何影響選舉情況?
在無法改變現有制度的情況下,投廢票的意義何在?
-
港府以疫苗氣泡為基礎調整防疫措施,這是鼓勵市民打疫苗的「誘因」嗎?
控制疫情、社會復常和個人權利之間,該如何尋求合理的平衡?
-
港府將分階段收緊公司查冊,這是保障私隱還是打擊新聞自由及公眾利益之舉?
假如公眾和傳媒未能查冊,對公眾利益將有何影響?保障個人私隱和維護公眾利益之間是否必然衝突?
-
香港教育局將派發國情讀本作教材,科目將傳揚「重要價值觀」,你如何看?
你認為國安教育是否必要?有人擔心國安教育會演變成政治洗腦,你如何看?
-
若學校被強制要求在課室安裝閉路電視,將會對校園及學術自由帶來什麼影響?
在學校課室安裝閉路電視是為了保障師生和課堂品質,還是出於政治動機?
-
228大檢控:當法例禁止,但保釋陳詞內容與公眾利益掛鈎,傳媒應否作出報導?
《刑事訴訟程序條例》限制傳媒報導任何刑事案件的保釋陳詞,除非與「社會公正」有關,那麼「大檢控」應否獲得豁免?
-
香港打卡熱點西環碼頭被封,海事處事前零諮詢引爭議,你如何看?
「公共空間」的範圍應當如何界定?城市中公共空間的重要性何在?
-
控方調查未結仍提告、通宵聽審被告不適送院,你如何看這埸「228大檢控」?
有律師指出調查未成熟但要提告且不讓被告保釋,是對港人自由人權很大的衝擊,你如何看?
-
中大否認候任學生會「朔夜」資格,要求其註冊為獨立社團或公司,你如何看?
有論者指出,經民選產生的成員,不容校方行政打壓無理干預;這次校方取消候任內閣資格,是否有違學生結社及表達自由?
-
港府放寬晚市堂食,惟食客須掃描「安心出行」APP或登記信息,你會如何選擇?
有市民不信任政府,擔憂「安心出行」可能導致隱私洩露與個人信息被監控,你如何看?
-
首宗《國安法》審訊不設陪審團,對香港司法制度帶來什麼影響?
陪審團制度原為避免政權一權獨大、為法治重要指標,此例一破後審訊的公正會受到影響嗎?
-
助養兒童照片重複引發捐助者質疑,你對國際救援組織的信心會否因此動搖?
作為捐助者,我們能從何途徑監督捐款運用得宜?確保受助人群得到真正幫助?
-
港府稱為打擊罪案擬推電話卡實名制,你如何看?
各種強制收集個人資料的政策屢現,保安、隱私、監控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
香港突襲式封區,區域性的強制檢疫能夠有效控制疫情嗎?你如何看?
有區議員指出,分區強制檢疫有機會導致「妖魔化」該地區、歧視少數族裔等問題,你怎麼看?
-
轉型免費入場、設施逐項收費,不再是主題樂園的香港海洋公園能否重生?
同是香港主題樂園,為何迪士尼樂園仍舊吸引不少人入場,但海洋公園卻頻頻收益受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