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9年、香港僅餘的反對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今日(6月29日)宣布解散。主席陳寶瑩在記者會表示,明年5月1日勞動節將會是社民連成立20周年紀念日,但可惜社民連無法生存到這個日子。「面對強大政治壓力,在考慮各方面因素,特別是對會員和同行者的影響,我們只能夠沉痛地宣布解散。」
陳寶瑩指,社民連已經根據程序,一致通過解散,沒有黨產須處理,即使有剩餘現金,亦要面對稅務和債務,日後會再跟進社團註冊的後續。她沒有透露何時開始思考解散和表決解散的具體日子。
記者多次追問壓力的來源與細節,陳寶瑩表示能夠發表的內容已在聲明之中,「我沒有辦法可以更進一步去 elaborate 這個理由。」但她指在現今很大的政治壓力之下,社民連面對沉重壓力,尤其在民主黨於年初解散後,該黨成為唯一仍活躍的政治團體,當時她已向記者表示「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早前有消息指,社民連在今年曾三度獲「傳話人」提醒,要求必須於七一前解散。選擇在7月1日和國安法頒布5周年前夕解散,陳寶瑩形容「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決定 。」另有傳媒提問,社民連迴避談及解散的細節,是否與國安法附例中「不可向外披露消息」的規定有關,她回答說:「大家領會啦,現在香港很多事情都不能夠『畫公仔畫到出腸』。」
陳寶瑩表示,他們已向因47人案罪成而身處獄中的梁國雄告知解散決定,梁國雄與在座的成員一樣覺得解散決定屬「無辦法」,最重要的是「在座的人平安」。

問及民主前路,陳寶瑩:不想給假希望
是次記者會以「寧化飛灰 不作浮塵」為題。在解散聲明中,社民連表示對走到盡頭「有愧於心」,「因為明白在骨牌效應下,社民連不會是最後一個宣佈『自願』解散的政黨。」陳寶瑩指社民連解散不只影響支持者和會員,而是整個香港社會,「但是我只能說:很抱歉。希望未來的日子,我們可以繼續過去做的事,對於政府的批評、對於不公義事件提出意見。」
她又說,社民連在近年寫文章、擺街站,相比以往的抗爭是「不合格」,但他們不願意自願解散,仍堅持微弱行動,「我們可以說一點也不慚愧,可以驕傲地說:這幾年對於香港的民主運動,我們有一定的貢獻和位置。」她認為社民連不負初心和獄中人的委託,「現在我們被迫要解散,我說了是有愧於心,但是我們現在沒有第二個選擇。」
她指,「社民連的存在如做街站、去請願,其實是小到無可再小的行動,對社會和政府無任何影響,但這是市民的公民權利,社民連堅持的是這一件事:我們的公民權利,不應自動放棄。」
「我強調我們無罪可畏,無罪可懼,但我們更加要尊重人的尊嚴,人的權利,人的自由,所以我們只能作這樣的決定。」她指港府以法律為武器針對異議者,如過去5年,社民連有6人入獄,即使獄外的成員亦被「陰乾」——遭受票控、取消銀行戶口等等。
被問及社民連解散在一國兩制下的意味,陳寶瑩指中央政府近年推行港區國安法,她認為一國兩制在「很多年以前已經結束」、「變成一國一制」。對於香港未來民主路,她回答:「我不認為香港會在不久的將來走向民主制度,我不想將任何虛假的希望給任何人,包括我自己。所以我經常強調未來是很艱難的,如果你想行使一個市民的權利。」
「甚至我們現在正面對所謂『軟對抗』(的指控),似乎所有人……不只是政客、社運人士,還有所有普通香港人,他們要三思,當他們聘請員工、做生意,或者去做文化工作,他們都要三思。」她補充。「現在在香港,所有事都被政治化。」
但她強調,人作為個體仍然擁有信念和選擇:「我想我們會一邊繼續生存,另一邊嘗試去行使公民權利。」
她未回答眾人於解散後會否以獨立身份參與政治,她強調成員對政治權利和弱勢社群的關注和爭取,未會因組織解散而消失,但現在不會回答具體方法。
社民連成員最後手持紅玫瑰合照。陳寶瑩指紅玫瑰既是黨花,亦在全國際左翼運動中代表人的尊嚴,是社民連的初衷。她重申,「飛灰和浮塵都是很細微,和站在這裡的人或全香港市民一樣,都是卑微到極點的。但飛灰還有光、有熱,我期盼這是一個自勉,對其他人也是,希望在黑暗的時代,作為飛灰,在黑暗中有少少的亮光。」

社民連:解散標誌「香港社會改造工程的里程碑」
宣讀解散聲明後,一眾出席的骨幹成員發表感受。
外務副主席周嘉發在2011年加入社民連,2021年有多位核心成員入獄之際,他與其他成員接棒,希望在香港堅持僅餘左翼聲音,亦是讓獄中的人知道他們在發聲。他形容這4年的日子困難重重,以往社民連舉辦公投和遊行發表意見,但現在只可以派傳單和演講,如「踩鋼線般困難」,而政黨沒有戶口和方法去招新會員,是不尋常的狀況。
他希望後人記得在街上派傳單曾經是平凡之事,以及各界繼續堅持崗位。周嘉發又指,「希望政府明白,這樣繼續無止境去樹立新的敵人,對於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並沒有好處。」
社民連內務副主席余煒彬認為,社民連的困難反映社會言論空間、表達自由和組織權利受限,而社民連的解散標誌著「香港社會改造工程的里程碑」,「持不同意見的人都不存在,政權的施政喪失最後一隻黑羊。」
社民連前主席黃浩銘加入該黨17年,他逐一向前成員和成員表示謝意。黃浩銘指梁國雄在多個晚上捧酒杯、吸煙跟他聊天,教他人生處世等等,而曾健成在2011年與他一起抗議和被捕,留下他人生首個案底,以及陳皓桓在他競選立法會和及後入獄期間打點一切,又邀請他參與反修例遊行。他又感謝前成員岑子杰參選瀝源區議員,以及陳寶瑩、周嘉發和余煒彬臨危受托,領導政黨。
黃浩銘相信,2019年區議會選舉顯示的民情未變,留下來和離港的人爭取民主的心仍然熾熱。他發言期間,陳寶瑩一度以紙巾拭淚。
同為社民連成員的陳皓桓則感謝過去支持者、成員和義工的付出和同行,他提到社民連關注難民、外傭、同志和勞工等弱勢社群,「就算社民連解散,我希望香港的市民能夠繼續關注弱勢,能夠為不公義的事繼續發聲。」曾健成則指現時「由治及興、鴉雀無聲」,又祝福香港人「平安是福」、「大家留返條命」。
早前47人案刑滿出獄的岑子杰已退出社民連,他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心懷恐懼和緊張,不知道有什麼可說不可說。他談及社民連創黨時連結不同群體,包括同志群體,是首個將性小眾議題放進政綱的政黨。他哽咽道,「社民連曾經在同志最艱難的日子,站在同志的身邊。在社民連最艱難的日子,我都想仍然站在你們的身邊。」

骨幹入獄、遭受票控,近年仍保持活躍
疫情期間,限聚令使政治活動受阻,及後國安法落地,政治空間猛然縮窄,泛民政黨和公民團體接連解散。不過社民連保持活躍,繼續在政治和民生議題上表態,這包括勞工權益、23條立法和防疫規定等。其成員多次發起請願、遊行和示威,又定期擺街站,被執法人員以各類原因檢控。
其中,2023年2月民主派初選案開審,陳寶瑩、周嘉發和曾健成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外拉橫額示威,周被指曾拉下口罩約5秒,涉嫌違反口罩令,罰款1萬元。上年5月,社民連5名成員在47人案認罪被告判決當日在法院外示威,被警方以涉嫌「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拘捕。
2021年至2023年期間,社民連至少收到35張與街站有關的警方告票,被控非法籌款和未經准許而展示海報等。2023年初,社民連的街站以黑布代替大字標語,但仍然遭票控,街站的規模因而縮小,至剩下一張桌子。今年六四前夕,周嘉發表示警方詢問多位社民連成員和義工在當日的行程及約見。
社民連成員梁國雄和岑子杰為初選案47名被告之一,因「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罪成,分別被判囚6年9個月和4年3個月。岑子杰早前刑滿出獄。
去年11月判決日後,社民連在專頁發布梁國雄致陳寶瑩的家書,他表示「現在的厄運是由於政治逼害的牢獄」,又對自己未能跟陳無拘無束相愛而感到遺憾。不過他對以往的言行及因此而入獄不悔疚,「從我在70年代開始參與政治運動及社會抗爭,是一種出於改變社會不公義不合理的願望,爭取民主,實現社會主義,並沒有錯。」
社民連解散消息傳出後,《文匯報》在6月28日刊登題為「禍港二十年 社民連終收檔」的文章。新民黨李梓敬受訪時表示,社民連是「香港暴力政治的始作俑者」,更涉嫌勾結外部勢力和詆毀國安法。他形容社民連為「毒瘤」,「其解散是香港重塑法治與穩定的必然一步。」而全國政協委員、自由黨李鎮強則指社民連是「反中亂港的始作俑者」,挑戰「一國兩制」底線,宣布解散是「咎由自取」和「意料之中」。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