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
限制更換工作的背後,移工如何被輸出地與輸入地政府刻意遺忘?
「育兒、照顧長者是政府承擔的責任,但有了工人後,政府便可以什麼都不做,將一切推給來自第三世界的女性。」
-
台灣斷橋下,6名罹難者和他們身後的印、菲漁工社群
台灣宜蘭南方澳斷橋事件之後,六名印、菲漁工不幸身亡。平日里,為了生計,他們在廣闊無邊的海洋上工作,也在漁村裡建立了自己的清真寺、聚會所與屋頂的小農園,擁有一個近2000人的外籍漁工社群。在一場災難過後,這群異鄉人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岸邊,舉辦了一連串隆重而倉促的祈禱會。
-
評論
未完成的1998:惡法危機、巴布亞暴動,與印尼的街頭怒火
年輕一代對蘇哈托體制重回的恐懼,讓當年的運動一代顯得沉默、左右為難,不合時宜。
-
評論
摩托車上的數字化浪潮:互聯網出行與印尼的大國夢想
出行平台在印尼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互聯網經濟生態,乃至成為了民族主義的新符號。但勞工權益和傳統的政經格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
當藝術家與歌手成了網路摩托車司機:「靈活工作」為印尼帶來了什麼?
互聯網出行的興起,為許多印尼騎手帶來了一份想象中的美好工作,但現實如何?
-
2019印尼大選:血腥往昔、寡頭體制,與撲朔迷離的伊斯蘭政治
兩極分化的選舉之後,我們問見證了血腥歷史的老記者:印尼人如何把上萬個島嶼想像為同一個國家?
-
在這幾枚指印裡,印尼海外選民如何回望家鄉?
有人投給佐科威,有些投給普拉博沃,有些人甚至沒有投票權。人在異鄉的印尼選民秀出沾有紫色墨水的手指,和我們聊聊選戰中的宗教、政治、經濟、假新聞議題,對國家的批評與盼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