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顏寬恒、新竹市長高虹安涉貪一審重判,市長職務由副市長代理|Whatsnew台灣

立委顏寬恒、新竹市長高虹安涉貪一審重判,市長職務由副市長代理|Whatsnew

劉兆隆分析,貪案可能會引發滾雪球效應,涉案人有的是要參選連任,也有要培養接班人的,這將影響2026地方選舉的人事佈局。

台灣國會改革政院覆議被拒,民進黨將提釋憲,「青鳥」再集結|Whatsnew

針對民進黨團提出釋憲聲請,總統府指會在收到咨文後審慎評估。

吳崑玉:台灣國會職權修法爭議中,「青鳥行動」的誕生與藍白的失策

藍白至今還沒有認清,在這場青鳥行動中,他們失去的是什麼?

台北舉行六四事件35週年晚會,台灣主要政治人物均發文紀念|Whatsnew

晚間8時9分,超過2000名參與者起身默哀64秒,向六四事件罹難者致意。

台灣國會改革修法三讀通過,民進黨將提釋憲,「青鳥行動」升級?|Whatsnew

現任大法官雖為前總統蔡英文提名,但會否對民進黨聲請釋憲有利則仍待觀察。

台灣國會改革修法第三次審議,場外人潮聚集,各地亦現抗議集會|Whatsnew

截至傍晚7時,人潮從青島東路蔓延,站滿中山南路雙向車道,主辦單位稱「現場已經五萬人」。

賴清德就職之際,台灣面臨國會改革爭議|端聞 Podcast

新政府面臨「朝小野大」的情況,也許未來四年,會經常面臨這樣的混亂

台灣國會改革修法繼續,藐視國會罪二讀通過,場外上萬人聚集抗議|Whatsnew

國民黨團表示若午夜前無法順利三讀,則24、28日將繼續審理國會改革相關法案。

台灣立法院混亂一日,部分爭議國會改革法案二讀通過|Whatsnew

晚間9時起,幾百名群眾在立法院外集結抗議,高喊「沒有討論、不是民主」等口號。

從學運領袖到走入體制,林飛帆離開「太陽花」現場之後|端聞 Podcast

從學運抗爭者走進體制,有哪些事是他25歲從沒想過,到35歲才逐漸明白的?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選期間,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會更加親近美國。

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重回台灣政治舞台中心|Whatsnew

立法院長有何職權?可以對政局構成哪些影響?多次爭議的「警察權」又是什麼?

喬瑟芬:王志安「夜夜秀」爭議下,台灣人湧動的情緒暗流

關於王志安的言行是否構成對障礙人士的誤解與歧視這點,不該有爭議,也不該為其以任何理由開脫。

王志安上賀瓏夜夜秀,一場流量裏的風波|端對談

一些簡單卻不好回答的問題被丟出來。

王志安「夜夜秀」歧視爭議,陳俊翰指應檢討對障礙者刻板印象|Whatsnew

有障礙者權益人士指,王志安此番言論最不妥的地方,是把障礙者工具化,忽視障礙者的主體性。

怎樣才算是台灣人?新住民和新二代的身份認同與政治參與之路

台灣新住民及其子女已快破百萬人,但新住民議題仍未得到主流關注。

台灣觀選二三事:壞掉的也不會隨便丟掉

無論你是不是這個國家的人,都可以監督民主的產生。

輿論觀察:「中國因素」重要性降低,外媒認為台灣在選甚麼?

和之前的大選相比,這次大選「不算是一場對中政策的公投」。

四年前只是「借票」給綠營:兩屆台灣大選中,「超越藍綠」的選民側寫

柯文哲主要的選票來源,是一群「在2020年票投蔡英文、而在2022年就沒投給民進黨的選民」。

「永遠的反對派」施明德:撼動黨國,三分之一人生獄中度過

他是台灣知名的政治犯,推動「大和解」,既是永遠的反對派,也是終生的和平倡議者。

王宏恩:總統票流失259萬,民進黨如何從2020退步到2024?

不要忘記,一開始剛成立的民進黨,也是從都市的年輕人們開始發跡的。

沈有忠:如何解讀台灣大選結果,賴清德新四年有哪些挑戰?

新政府雖然陷入朝小野大的結構,但不是完全無解的僵局。

台灣大選「勝選之夜」藍綠白現場:勝利的歡呼,不甘的淚水

端傳媒在這晚派出三組記者採訪了三處現場和支持民眾,記錄三處現場不斷改變著的氣氛和打氣語言。

台灣大選結果出爐,賴清德勝選,立法院再現「朝小野大」政局|Whatsnew

本次大選投票率較四年前的74.9%下滑3.04%;賴蕭配相比2020年蔡英文連任的817萬票少200餘萬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