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家庭
異鄉人:離開與歸來,我在荷蘭日料店裏的母子錯位對話
父權社會裏,人們對母親有太多期待,卻從不問父親去了哪裏。梅姐為了家庭選擇離開廣州來到荷蘭,而我的母親張姐則是為了家庭回到農村。
南韓的極低生育率,如何在2024年錄得九年來首次回升?|Whatsnew
回升的生育率是否只是疫情後結婚增加的結果?其是否可持續仍有待觀察。
我拍照,也捕捉相片背後的容貌焦慮、性別與種族——德國影樓攝影師自白
「怎麼我有這麼多皺紋?」「我想影得自然一些!」「可不可以把我兒子的雙眼變得更藍,皮膚更白?」
被隱匿的死亡:新冠家屬微信群的倖存記憶|端聞 Podcast
「原來說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原來是最不平等。」
評論|
爭議中撤回提案:刑法墮胎罪未除,台灣女性未完整的生育自主
台灣似乎不像美國,因為「反墮胎」而有大規模的社會對立,但檯面下的暗流從未停止。
「我們天天在這,比誰都愛台灣」——當中國配偶面臨身分證「六改四」風暴
「我們從小長在大陸,當然希望大陸好,現在我們在這邊生小孩了,哪一個母親不以小孩為重?你說我們不愛台灣嗎?」
同性伴侶替代框架未定案,香港性/別小眾:婚姻和伴侶法 why not both?
香港同志組織提倡「伴侶法」,為何社會需要婚姻以外的選擇?
「人生沒有另一種可能」:一個紐約華人家庭的生死盟約
再難的時候,他們也從沒談到,如果沒有這兩個孩子,生活會是什麼樣。
評論|
專訪法社會學學者賀欣:中國離婚訴訟中的性別不平等,源自法官所處的制度困境
法庭往往犧牲部分公平,換取穩定和效率,於是,家暴認定、財產與撫養權分配,便成為判定離婚與否的籌碼。
台灣擬修人工生殖法:婚育脫鉤和代理孕母制成爭論核心|Whatsnew
「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慢慢在變老,我們一直在等待,我真的很希望能在台灣生養孩子。」
評論|
什麼是「Tradwife」,她們是怎麼流行起來的?|端聞 Podcast
她們宣稱要「像 1959 年一樣,服從並溺愛自己的丈夫」
評論|
墜落與審判:女強男弱的家庭分工,就是女強男弱的婚姻嗎?
對我們理解現代婚姻和性別問題有何啓示?
1
2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