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香港教育局批涉日軍侵華歷史試題資料片面,駐港公署提「國民教育」日報

早報:香港教育局批涉日軍侵華歷史試題資料片面,駐港公署提「國民教育」

走進劍拔弩張:病毒大流行將如何書寫中美關係新篇章?

病毒也許選擇了一個襲擊人類的最好時間,正值最強大的國家有一個史上最能惹麻煩的總統,專制且日漸強大的巨嬰之國有一個信心滿滿的政治強人。中美的關係與互動走向,勢將影響全世界。

在特朗普的白宮簡報室裏,中文媒體記者進退維谷

在中美、台海、中港矛盾重重的背景之下,供職機構與個人身份混搭的中文記者,幾乎不可能安然步出危機四伏的雷區。

相比貿易戰,中美新聞戰更接近一場「新冷戰」的開端

相比總歸有利益可談的貿易戰,這場新聞戰毫無形成妥協的現實基礎,反而強化着中美相互憎恨的身份,它甚至都不關乎任何對強權和地緣政治的分配,而是「兩個民族的鬥爭」。

鄧聿文:美中宿命——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如果把美中關係比作一列正在行駛的火車,在將要結束的2019年,人們看到,這列火車在偏離穩定軌道的奔跑中加速。

榮劍:中共絕不改革,但可以開放

改革完全停滯,為何經濟依然高速增長?如果繼續對外開放,中共是融入世界文明主流,還是另搞一套、以「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象牙塔之內,無人能獨善其身——美國學者談貿易戰下的中美學術交流

過去的幾個月內,赴美的中國學生簽證不獲批放,華裔學術人員在美國的大學被調查、被炒魷魚,中國政府的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悄然隱身,美國的大學要發聲明保護國際學生……國際關係的風波中,象牙塔內,無人獨善其身。

四個學者告訴你,G20前後,香港的抉擇與未來

請願在多大程度上能影響G20?如何看待重新被提出的訴求「真普選」?在國際政治中,香港目前的地位、角色是怎麼樣的?香港學者、海外學者又如何研判影響香港前途的槓桿因素?

趙楚:透過南海回合看中美德里達困境

中美安全關係出現了一種大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特局面,這是一種對話越多,猜疑越重的局面。

黎蝸藤:老布殊的功過盤點與中國情結

如果說,老布殊大體是里根政策的執行者,那麼其「親中」因素可能是一個獨特和重要的例外。里根對華相當強硬和現實主義,老布殊卻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孔誥烽:從特朗普談到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

影響未來中美關係發展最重要的,並非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飄忽不定的對中國的評論,而是華府外交體系的這種深層思維轉化。

入江昭:讀《中國人與美國人》——美中關係一段被忽視的「共有的歷史」

共有的歷史不存在互斥性或排他性,那種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永不改變的文化傳統,不論經歷多少跨文化聯繫依舊保持其完整性的論調,有時反而扼殺了國際關係研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