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毒蘑菇案嫌疑犯殺人罪成,一場謀殺如何引發全球媒體狂歡?|Whatsnew

陪審團於2025年7月7日裁定,帕特森故意在牛排中摻入死帽菇,意圖毒害丈夫的親戚,被判決三項殺人罪成,一項意圖謀殺罪成。
2025年5月28日,澳大利亞科倫布拉公墓(Korumburra General Cemetery),毒蘑菇案死者 Don 和 Gail Petterson 的墓碑。攝:William West/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十歲了,邀請你填寫 2025 年度用戶調研問卷,讓我們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個十年。

  • 完成問卷即可獲得十週年電子書、年度調研視覺化報告
  • 前 100 位完成的讀者,將獲得「一年份尊享會籍」或等值禮物卡。
  • 隨機再抽 100 位用戶贈送相同福利。

澳洲東部7月7日下午兩時,維多利亞州高等法院宣布,陪審團裁定,受全球矚目的「毒蘑菇案」嫌疑犯艾蓮·帕特森(Erin Patterson)被判殺人罪成,或面臨終身監禁。

陪審團認定,2023年7月,帕特森邀請丈夫的父母、阿姨和姨丈到位於維州鄉郊的家中午餐,期間帕特森製作了一道威靈頓牛排,牛排當中含有致命的死帽菇 (death cap mushroom)。帕特森的四名賓客服用後感到不適,送院後三人死亡。

帕特森現今50歲。她堅稱,自己當時並不知道使用的蘑菇是致命真菌,但陪審團於7月7日裁定,帕特森是故意在牛排中摻入死帽菇,意圖毒害丈夫的親戚,被判決三項殺人罪成,一項意圖謀殺罪成。

從案發到審判,帕特森的「毒蘑菇案」引來全球媒體矚目,一些媒體試圖借報導本案來爭奪讀者注意力,以扭轉民衆對傳統媒體的報導冷感、回避之趨勢。澳洲與海外媒體先後推出圍繞案情的播客節目,在審判期間即日更新,有澳洲媒體甚至在結案前,就開始籌備改編電視劇。在這期間,一些澳洲媒體為爭先報導「毒蘑菇案」,被發現違反法庭報導規則,引發爭議。

2023年8月8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東部小鎮Leongatha,使用死帽菇烹飪導致三人死亡的帕特森(Erin Patterson)回到家門時被傳媒訪問。攝:Jason Edwards/Newspix via Getty Images

由蘑菇引發的血案

「毒蘑菇案」發生在維多利亞州東部小鎮Leongatha,距離墨爾本有1300公里。由於當地鄰近叢林,不少居民會在徒步時採摘蘑菇回家食用。這樣的風氣甚至延續到華人新移民社區,在「毒蘑菇案」發生之前,澳廣新聞就報導有澳洲華人在社交媒體上販賣採摘的野生蘑菇,也指從2020年到2023年,新南威爾士州和南澳州各自就接受過超過300個與蘑菇中毒有關的報告。

2023年7月底案發後,「毒蘑菇案」迅速在澳洲引起全國關注,但民眾關注點在食品安全。政府部門也趁機重申,建議民眾不要採摘和食用野生蘑菇,避免中毒。然而一週後,維州警方表示,他們相信毒蘑菇死亡案是謀殺案,並向帕特森提出檢控。輿論關注點也迎來180度轉變。

在衛生部門和警方的初步調查時,帕特森告訴調查人員,她的蘑菇是從墨爾本一家亞洲超市購買,但無法向調查人員指明具體購買地點,也堅稱自己從來沒有摘野生蘑菇的習慣。警方提出檢控後,帕特森堅稱無罪,案件在2025年4月開始審判。

在法庭上,警方檢察官揭露了更多案件細節,指帕特森在準備午餐時特意準備了四只灰色的盤子來盛放威靈頓牛排,但自己卻用了橙色的盤子;帕特森在午餐時並沒有進食牛排,稱自己在午餐前吃了太多蛋糕;帕特森也承認自己在早期調查中向衛生部門人員撒謊,指自己的確有摘野生蘑菇,但稱她撒謊是因為「害怕」。

此外,帕特森的丈夫和倖存的姨丈作為證人出席庭訊。丈夫指,他和帕特森關係不和,兩人與2015年分居,但帕特森與公婆關係良好,兩人甚至很期待出席帕特森組織的這場午餐會。帕特森也有邀請其丈夫出席,但他最後因感到不自在而缺席。

死帽菇 (death cap mushroom)。圖:維基百科

引起全球媒體狂歡的謀殺

「毒蘑菇案」在2023年7月被報導後,因其獵奇元素,受到澳洲乃至全球媒體矚目,此次帕特森為期兩月的庭訊,各大國際媒體均有出席,公眾也排隊入場聽訊,甚至有人特意請假來旁聽。此外,犯罪題材播客製作者和媒體嗅到商機,從2023年開始推出有關「毒蘑菇案」的播客。《先驅太陽報》、澳廣新聞和九號新聞台這三家本地主流媒體在審判期間都推出了每日更新的專題播客。至7月8日中午,這三部播客均為澳洲犯罪題材播客前十名,其中《蘑菇案每日資訊》位居第一。除了關於蘑菇案的專題播客,《衛報》《悉尼先驅報》等媒體的每日即時新聞播客均報導了審判結果。

除了本地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半島電視台等國際媒體也詳細報導,把案件比成像是知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BBC在宣布審判當日甚至選擇了線上文字直播更新,而英國的《每日郵報》也同樣推出了這起案件的分析播客。由於法庭內限制攝影,新聞通訊社法新社在庭審期間拍攝的照片,被開價到1500澳元一張。

學者認為,「毒蘑菇案」引起如此大的關注,不僅是其獵奇性,也和澳洲法律崇尚「公開正義(open justice)」有關。這一理念要求澳洲法律不單要做到公平正義,還要讓人看到公平正義被實現。作為隨時隨地可以收聽的媒介,播客在近年來承擔起讓大眾關注和「看」到法庭正義的平台,一些以舊案為基準的犯罪題材播客甚至對案情有實質性推動,比如由新聞集團在2018年推出的《老師的寵物(The Teacher’s Pet)》,關注悉尼女子Lynette Dawson在1982年的失蹤案,令警方重新調查這起舊案,最終導致Dawson的丈夫被起訴並被判謀殺罪成。但案件也引起一些學者疑慮,他們認為,這些真實犯罪題材的播客為案件吸引過多關注,可能會導致審訊不公。

為確保審訊程序公正,澳洲法庭有嚴格媒體報導指引,必要時會禁止媒體報導部分細節。蘑菇案審判期間,播客製作團隊要做到每日即時更新,一不小心可能會犯錯。澳洲獨立媒體和播客Lamestream就獨家報導,指澳廣新聞的《蘑菇案每日資訊》播客團隊疑似違反法庭媒體報道禁令,公開了法庭中提到的部分人名,Lamestream聯絡澳廣新聞查詢後,該集重新上架。據《墨爾本時代報》報導,在庭審期間,法庭一共發布16份命令,要求部分媒體撤回已發布報導中提及的相關信息,以確保公平審訊。

此外,或許因爲對「毒蘑菇案」的過分關注,一些對澳洲社會、政治進程而言意義更重大的案件沒有得到恰如其分的報導。「毒蘑菇案」宣判當日,正值澳洲北領地原住民少年Kumanjayi Walker被警察射殺的死因庭結果發布。2019年,Walker在被北領地警察拘捕時,因抵抗拘捕而被警員Zachary Rolfe開槍射殺,事件在全國引起關注,原住民權益領袖和倡導人士指責北領地警察對原住民過度使用暴力。死因庭裁定,警員Rolfe的確過度使用武力,Walker的死亡也反映了北領地警方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

7月7日,Kumanjayi Walker死因庭宣判佔據了澳洲各大媒體的頭條,然而兩小時後,當維州法庭宣布「毒蘑菇案」陪審團作出裁定,有關Kumanjayi Walker和警察系統性種族歧視的頭條立即被「毒蘑菇案」的新聞頭條、直播和社交媒體貼文取代。

另一方面,媒體對「毒蘑菇案」的追捧,也讓參與審判的一些關鍵證人開始追逐名利。在「毒蘑菇案」事發後,在醫院為帕特森問診的克里斯·韋伯斯特醫生,在判決被公布後,連續接受了多家媒體的訪問,直言自己當時就知道帕特森是兇手,甚至形容帕特森是「瘋子」。根據澳洲醫生專業條例,醫生必須要對病人歷史和情況實行保密義務。韋伯斯特醫生的言論令他收到正式投訴,他也面臨澳洲醫療管理機構就他是否違反保密義務而進行的調查。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