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共高層有哪些煩惱?要啃哪些「硬骨頭」?評論

解讀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共高層有哪些煩惱?要啃哪些「硬骨頭」?

解讀三中全會的核心議題,我們將看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器的煩惱清單、待辦事項和心願列表。

「沒有中國的中國研究」:全球變局下,台灣中國研究的重構與新定位

台灣的中國研究不僅是學術研究,也是攸關台灣命運的政策研究。

習近平出訪歐洲,未如預期出席中國使館遭炸25週年紀念活動|Whatsnew

此次出訪挑選的三個國家都在歐洲具有特殊的地位。

歐洲「中國間諜案」為何連續發生?|端聞 Podcast

就在習近平到訪歐洲的同時,歐洲上空「諜影重重」

盤點二十大後中共官場:哪些人幫習近平治國?新派系現身了嗎?

習近平是中共的最高權威,但他不是一個人在管治中國。

馬習北京再會:習未談及一國兩制,馬「口誤」 提中華民國

在國族認同、階段性政治目標,以及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等面向,馬英九與習近平的發言呈現高度共識。

為促經濟,習提出「以舊換新」和「新質生產力」,股市亦有回暖|Whatsnew

這些政策試圖提升製造業附加值,讓中國製造業擺脫薄利多銷但質量不佳的舊有軌道。

降格為執行者的中國總理,和習時代轉為逆風的「中場時刻」

對習近平而言,第三個任期的開局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不順心如意。他仍堅持親自主導國家管理和負責「頂層設計」,相當有政治風險。

中國兩會取消總理記者會,35年傳統宣告終結|Whatsnew

2023年的首次記者會或為李強的唯一一次。改革開放形成的政府首長一年一度接受外媒提問傳統,今年走向歷史。

湖南省委開展「解放思想」活動,習曾指為更好統一思想|Whatsnew

省委書記沈曉明指集中精力抓招商、拼經濟、促發展是今年一手抓解放思想、一手抓貫徹落實的一項具體行動。

習年底公開發言降低調門,再提「黨內民主」、「聯繫群衆」|Whatsnew

大段密集討論「依靠人民」和警惕「脫離群衆」,在近年來的修辭和姿態中並不常見。

澳洲總理訪中重啓兩國關係?中國經濟壓力大,太平洋仍是熱點|Whatsnew

雙方對部分澳中矛盾的核心議題暫時採取了「擱置」的處理方式。但這種處理,也意味着圍繞這些問題的衝突隨時還有機會再次燃起。

習近平調整婦聯地位,提出「防範婦女領域風險」|Whatsnew

儘管婦聯主席罕有地由國務委員兼任,但如今中國最高級女性官員的實權遠不如2000年代初期。

習近平撤去防長李尚福職務,秦剛亦被免去國務委員|Whatsnew

李尚福的去留,此前被視為影響中美兩軍交流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帶一路峰會時隔四年重開,俄烏戰爭巴以衝突致影響力參與度下降|Whatsnew

新「八項行動」反映出,中國在試圖改變「一帶一路」早期作為對外投資和資本輸出項目和「戰略」的定義。

習近平時隔一年再訪新疆,強調經濟但更強調穩定|Whatsnew

相比2022年的視察,此次講話也透露出習對地方維穩形勢的擔憂和強調。

聯合國稱多極世界是風險,南非金磚峰會談了什麼?|Whatsnew

相比七國集團的合作程度,金磚國家之間的矛盾張力要遠遠更大。

習近平的新經濟團隊:軍工系出現,黨控制金融,改革派即將離場

以金融監管改革為重點的黨政機構改革會帶來什麼變化?親近市場的「改革派」官員還能在體制中存續嗎?

中國總理李強,會成為民營經濟的守護者嗎?

以習近平親信立足的李強,在面對意識形態壓力時,能否守護住民營企業,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檢驗。

裴宜理x傅士卓x齊慕實:習治下,徹底的權力集中和徹底崩潰之間,沒有中間地帶

總的趨勢是,中共的政權越來越多地關心自己的控制力,而越來越少地關心民衆的具體問題。

中共新一屆政治局常委產生,習近平全面掌控領導層

曾被認爲有機會競爭總理位置的胡春華,不僅未進入7人常委名單,也落選24人的政治局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