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韓國
評論|
韓國八十年代的武俠熱:在社會抗爭的年代,金庸小說如何影響了韓國年輕人?
這股金庸武俠小說熱風在韓國延續了十年,然後化為清風縈繞在讀者心頭,使那一代韓國讀者至今對香港抱有好奇與好感。
在韓國電影榮耀的背後——梁英姬談韓國電影業者的權益
作品被盜用22年之後,梁英姬在 Newsweek 日本版暢談自己所見韓國電影工作者的處境,此文為中文版。
評論|
韓國最後一位獨裁者的逝世:「屠夫」與「賭徒」全斗煥的政治遺產
光州事件是其一生最大的污點,只做一屆總統和平交權有功。
評論|
韓國房地產稅的徵收史,能帶給中國什麼啟示?
幾經修改後的韓國房地產税,已鮮明地帶有對多套住房保有者進行懲罰性徵税的色彩,但其在穩定房價方面的收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K-pop進軍歐美:「韓團偷走了黑人音樂」,為何仍收獲大批黑人粉絲?
從南韓偶像團體的音樂中,歐美非裔粉絲們聽到了熟悉的旋律;而選擇加入韓流,彷若是在向歐美主流說不。
魷魚遊戲:凌駕於底層的想像
劇集一方面想要營造窮人世界的殘酷,劇情漏洞卻又不足以支撐起整個敘事,於是不得不借由視覺刺激蒙混過關。
端開麥:化妝?/不化妝?這可以作為女性的一種反抗嗎?
不化妝是一件容易做到,且應該做到的事情嗎?化妝給了我們束縛還是給了我們保護色?
端開麥:你的愛情標準由偶像劇說了算?我們如何被植入「愛情」這個說法
太多電影和劇集喋喋不休地在定義愛情和浪漫的標準,到底是哪裏出了錯?
評論|
6B4T?極端厭男?:韓國激進女權的進擊與政界的性別之戰
在韓國,性別議題已然成為劃分政治傾向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一點在年輕群體中尤為突出。
評論|
從金基德之死說起:藝術神話下的道德豁免與性別暴力
肯定金基德的藝術價值沒有問題,但如果中文媒體一邊倒地這麼做,卻同時對他的暴行含糊其辭,這並不是一個嚴肅公正的態度。
金基德的金基德式結局:掩蓋了荒謬人生的更大荒謬
流亡,遺世,獨行,深入暗黑人性然後救贖⋯我們本以為通過他這座橋可前往某個應許之地,但到頭來橋就在我們腳下瓦解⋯⋯
胡又天:〈我的祖國〉,難再複製的經典「紅歌」
2016年的龍應台到2020年的歐陽娜娜,加上意外中槍的林志玲,六十多年前譜成的韓戰電影主題曲,何以仍能掀起人心波瀾?
1
...
4
5
6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