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舉行的南韓總統大選將選出現任總統文在寅的接任人,但這場大選卻被外媒廣泛形容為「南韓民主化以來最令人作嘔的選舉」﹑「不受歡迎人士之爭」。在朴槿惠彈劾案後,文在寅乘著反朴浪潮的高民意上台,在抗疫初期亦憑壓下疫情收獲不少支持。但高樓價問題以及近月以來不斷爆升的確診數,令文政府民望一度跌至新低。今屆大熱的兩位候選人--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及在野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前者嘗試跟文政府的施政失敗切割,後者打著「政權更迭」的旗號,但二人各自醜聞纏身,對於選民特別關心的房價問題和性別爭議,似乎也給不出讓人滿意的答案。
在大選前夕,端傳媒整理了六個南韓大選的關鍵看點,嘗試解答讀者對這場「最嘔心的大選」可能存在的疑問。明日(3月8日),端傳媒將刊出一篇評論,重點討論今次大選中的性別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