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韓國
南韓暴雨「複製」鄭州隧道慘案,氣候災害考驗各地應急反應|Whatsnew
南韓媒體指出,政府在應對暴雨時並未將河水氾濫和地下空間被淹等問題加以考慮,災後重建措施也因預算不足等原因一再推遲。
她們剃了寸頭:「我有不美的自由」
脫美役的重點在於脱「役」。
專訪熱田敬子:從戰爭性暴力到性產業,我用交叉視角認識東亞、國家與女性
如果人們只關注國家歷史,不關注女性個人歷史,那若戰爭再發生,性暴力也可能重演。
《黑暗榮耀》:為什麼男反派可以慘死,女反派卻一定要「在公眾面前」慘死?
在懲惡揚善中以性羞辱去貶抑女性價值,等於合理化了女性在日常與社群媒體中遭遇的同樣挫折,這也是它止步於「爽劇」的局限所在。
你看到的韓劇是韓劇嗎?當美國Subway與台灣味全乳酸菌成為「浪漫」代名詞
這幾十秒人生跑馬燈不僅反映了亞洲地緣政治、國際串流趨勢和快速變遷中的全球娛樂產業版圖,更是百年置入行銷史中全新一頁⋯⋯
理解梨泰院「人群擁擠」事故:一場能避免的慘劇如何發生?災難中應如何自救?
「人們不是因恐慌而死亡。他們恐慌是因為他們正在死去。」
當我們看禹英禑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當國產劇還在追求「雙潔」的時候,韓劇已經在談論同性戀﹑身心殘障﹑並且展現了真實﹑多元的女性面貌。
娛樂工業與資本:K-pop偶像是如何被「非人化」的?
對於南韓的「八十八萬韓元世代」,K-pop偶像們是崇拜的對象,是遙不可及的明星,但也是明天就能過氣的商品。
朴贊郁《分手的決心》:土崩瓦解時的愛,不是蛇蠍美人,而是王佳芝
為了那些體驗過失去某人或不得不放手的人,也為了那些了解微妙浪漫關係、和難以定義的情感經驗的人⋯⋯
評論|
記者手記:在康城,我看到華語片聲勢的沒落與韓國電影的盛放
誰也沒想到,華語電影在康城的式微來的如此之快。
韓國總統選舉中的性別議題:女權主義認同將決定本次大選結果?
政府針對性別平等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被不少自嘲生活在「地獄朝鮮」的韓國男性解讀為逆向性別歧視。
六問南韓總統大選:房價大漲﹑疫情升級,醜聞纏身的候選人
連綿的爆料與鞠躬道歉,朝野相互攻擊的惡性循環,似乎沒完沒了。
1
...
3
4
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