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美國中期選舉前瞻之四:為何在多個深藍州,會產生穩穩連莊的共和黨州長? 在阿肯色、德克薩斯等深紅州中,共和黨州長穩贏不足為奇。但在麻薩諸塞、佛蒙特等新英格蘭地區深藍州中,為何也會出現深受愛戴的共和黨州長?這對於今年中期選舉而言又意味什麼?
評論|華建平:從馬克思為特朗普「助選」,看「恐懼」如何成為催票利器 馬克思的生日(5月5日)早就過了五個月了,而離美國中期選舉卻只有兩個星期。這時打出馬克思的旗幟,並將其和對手掛鈎,當然是為了中期選舉。
評論|跨域洋垃圾:全球經濟、社會與空間的不均發展 當我們在面對跨國的洋垃圾時,空間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到底孰輕孰重,其實也正是在考驗一個國家如何看待自身在經濟發展中的定位,以及視其國民是什麼樣的價值群體。
評論|梁啟智:對「偉大工程」無感,港珠澳大橋開通背後的香港心態 這種內地熱香港冷的的態度落差近年並不罕見,早前通車的高鐵香港段亦是一例。然而如果我們把時間尺度再拉遠一點的話,卻會發現眼前的中港落差在過去曾經完全對倒。
評論|美國中期選舉前瞻之三:共和黨參議院以逸待勞 亦須提防陰溝翻船 綜合近期民調來看,共和黨大約有七到八成機率保住參議院,但另一方面,如果共和黨不能在今年擴大自己的微弱優勢,那麼未來兩個參議院競選週期中將會非常被動。
評論|葉蔭聰:當廣東話變成「問題」,是令一種語言變成對另一種語言的惡性鬥爭 並不是說我們可以找到一種中立而科學的語言觀及態度,而是我們要時刻反省及深究我們對自身或他者語言的預設及情感,並轉化出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