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尹錫悅政治大暴走:持續僅六小時的韓國戒嚴「鬧劇」,究竟為何會發生?
尹錫悅的戒嚴,不是重演史劇《首爾之春》,反而像模仿那部2002年有很多明星出演卻被當成爛片的架空作品《緊急措施19號》。
評論|
從帝國邊陲到世界之巔:翻越日本高牆後,台灣棒球的淬鍊與國族認同的重塑
台灣人與棒球之間的關係,正是一連串從被殖民到對抗、在不同國族神話中尋找主體性的,不斷交互拉距的過程。
評論|
「贏球才是國球?」台灣登頂世界棒球12強,從假球陰影中兌現價值
在久遠的假球陰霾以及「贏球是國球」思維下,台灣棒球以及棒球員通過勝利向所有人證明了其價值所在,而非騙局與鬧劇。
評論|
《破.地獄》破記錄:城市更需破地獄,影院作為公共空間如何提供香港情緒出口
香港歷史從未出現過,電影院成為了社會議題最重要的公共討論場域:一個開放的、市民可於當中作出理性討論社會不同議題的場所。
評論|
烏克蘭戰爭1000天:歐洲會迎來防務與外交政策的「帝國時刻」嗎?
歐洲面臨的總體性危機是如此之徹底,所有的重要問題最終都互相關聯。
評論|
《好東西》:唱唱反調,限制冒犯及女性友好
依託於上海的城市空間,電影營造出一個女性互助的精神烏托邦,避開了尖銳可能帶來的危險。
評論|
爭議中撤回提案:刑法墮胎罪未除,台灣女性未完整的生育自主
台灣似乎不像美國,因為「反墮胎」而有大規模的社會對立,但檯面下的暗流從未停止。
評論|
金馬記者手記:多元書寫,香港新血與國際合制,金馬獎還需要成為「亞洲奧斯卡」嗎?
大陸獨立導演當然也可以遠渡重洋去歐洲,可是到底還是要金馬的能量,才可以引來兩岸三地最多人的關切。
評論|
危險的失婚男性?珠海撞人暴力事件背後的性別問責與「虧欠」心態
「危險的離婚男性」這樣的標簽並非單純在污名離婚男性,而是對女性(以及婚姻)穩定社會的工具價值的再確認。
評論|
這次不一樣?——中國政府如何應對百萬億地方債危機?
方向不變,力度增強,總之中央不會「出血」,巨債再拖一拖。
評論|
「特朗普2.0」是北京樂見的嗎?中美會爆發世界大戰嗎?
或許,未來最關鍵的國際角色並不是特朗普的美國和習近平的中國,而是中美之外的地緣政治主體。
評論|
台積電晶片如何流向華為?美中科技戰下,全球供應鏈的裂隙浮現
若美中科技戰持續,台灣廠商恐怕沒其他選擇,必須因應美中持續脫鉤的局面。
1
2
3
4
...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