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徐賁:文革後遺症──國民認知失調
當今國人在文革問題上沒有是非判斷,只有方便考慮的「雙重思想」。
評論|
鄧小樺:活在真實中──「我都可以,為什麼你不可以?」
林榮基拒絕了政權的謊言,保住了香港的光明。香港人得以用行動,再連結為一個希望的共同體。「我都可以,為什麼你不可以?」
評論|
張楚勇:一個第二代香港人的自白
今天,第二代港人不少已步入退休階段。香港過去幾十年的飛黃騰達,說最得益者是這一代人大概不中不遠。但是……
評論|
抱歉,我正在跟重要事項爭奪你的大腦資源
我們犧牲效率、專注力,疲於應付資訊爆炸、大腦超載的時代。
評論|
程翔:文革復辟?專案組重臨
大陸式的辦事方法,已經無可避免地延伸到香港,這是我們要非常注意警惕的。
評論|
呂秉權:感謝中央如此禮遇林榮基
感謝中央錯手讓林榮基回港,因為極權的脅迫,因為精神的折磨,因為荒誕的劇本,激發了良心和奮不顧身的力量。
評論|
黃哲翰:數位利維坦君臨的前夕
看似「平等開放」、「促進直接民主」的數位網絡,有可能出乎意料地瓦解人們所欲捍衛的共識與價值,甚至使人不再自由。
評論|
長平:林榮基挺身而出了,你準備怎麼辦?
林榮基先生在艱難掙扎之中,成為石破天驚的「香港良心」。而香港的抗爭者們,到了必須回答「怎麼辦」的時刻。
評論|
蕭伶伃:逃不出戰爭,走不進社會的「榮民」
回望台灣社會戰後五十年的歷史,族群、性別、環境、階級、經濟等面向,都存在需要被扭轉的壓迫與不正義。我們要如何在認知上,真正脫離戰爭狀態?
評論|
林佩諭:大學校歌的轉型正義
回溯全台各校的歷史,分析校園內存在的政治符碼,深入思考世代價值是否被充分溝通與公平體現,也許是教導學生實踐轉型正義的一種方式。
評論|
張翠容:希臘百姓為歐債危機背了多少黑鍋?
每個國家都有懶人,希臘當然也有懶人,難道這就是債務積纏的原因之一嗎?
評論|
戴娜美:奧蘭多屠殺,ISIS式恐襲為何難防?
社會想要消除這種危險已經不可能,因為它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它是生活的結果,是活生生的世界精神。
1
...
205
206
207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