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胡一天:軍火系統的安全幻覺
將武器管控流程由不同層級專人分管的設計,不見得能有效降低風險。
評論|
劉細良:七一遊行,從「社運許願樹」重回「政治運動」
今年最大的分別不是人數,而是七一遊行重新回到起初的政治性活動。
評論|
高俊賢:美斯,告別孤膽英雄,告別腐敗足總
美斯的情況,與1966年球王比利退出巴西國家隊的背景頗為相似……
評論|
揭仲:飛彈擊穿漁船,可能誤觸「戰備模式」
考量情勢的敏感性,和台灣海峽軍事活動和軍事設施的密度,兩岸實在有必要思考建立意外情形通報機制,以避免誤判與誤會。
評論|
葉蔭聰:今天「再過渡」的香港
7月1日是回歸日,象徵了香港殖民時期的終點,也標誌了在中國主權下特別行政區的起點,但每年重訪這個日子,意義何在呢?
評論|
中俄聯合聲明的虛實,與背後的真風險
中俄軍事結盟本來就是個偽問題。我們的關注點,應當聚焦於這輪中俄外交的本質,和其對政經全局的影響。
評論|
從「學毛著」到「抄黨章」:中共思想學習的今昔
面對表面上雷厲風行的黨建活動,跟緊腳步,「多說少做」,或許才是基層幹部們最有效的通關法寶。
評論|
程翔:許家屯的個人遺憾,何嘗不是中國人的悲劇?
孜孜於落葉歸根,卻無奈客死異鄉,這固然是許家屯個人的悲劇,但想深一層,這何嘗不是中國人的悲劇?
評論|
宋邁克:英國脫歐,暴露歐盟政治軟肋
依靠經濟合作而推進、依靠條約和法條建立起的布魯塞爾技術官僚體系,還未能真正直面公眾。
評論|
陳偉信:失去英國,如何衝擊歐盟政局外交?
與其說英國是「不情願的歐洲人」,不如說英國本土在「何謂歐洲」、「歐洲應往哪方向走」這些問題上,與「歐洲主流」有一定差距。
評論|
你知道空服員有哪些常見工傷嗎?
機艙就是她們的職場、戰場,所有的系統失誤,都由他們的個人尊嚴做盾牌,擋在憤怒的消費者面前。
評論|
許家屯:打破「侯門」,把客人請進新華分社
「香港碼頭這口飯,可不好吃呀。」
1
...
202
203
204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