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普京訪華,6月25日,中俄兩國簽署一批聯合聲明。其中,《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聲明》一公布,就有大陸大批時政媒體爭相報道。儘管絕大多數人全然不知「戰略穩定」為何物,但「中俄正式聯盟,劍指美國」、「世界格局正翻天覆地」一類標題仍彷彿紅旗漫卷。那麼,這批聲明意味着什麼,又將改變什麼?
中俄關系基調:「背靠背」而非「手拉手」
中俄靠攏已十五年以上,聲勢浩大的雙邊合作也非始自今日。但除了中國以鉅額經濟利益換取軍備更新和政治陪伴,兩國全面合作的實質性收效卻不盡人意。
簡單的數字就能說明問題——中俄貿易額2015年猛跌34.4%,不到1000億美元。而中國與終日「橫眉冷對」的美日,卻分別有5000和3000多億美元的貿易額。
普京的這次訪華,中方接待規格罕見,恰好說明兩國互有迫切需要。這種需要裏,俄國偏重經濟,中國偏重政治。25日公布這一大批訪問成果中,中國為焦頭爛額的俄羅斯經濟加緊輸血,而普京用來交換的政治禮物,則是敲鑼打鼓的聯合聲明。
儘管中俄在聯合聲明中重申不結盟,但大批網民仍將中俄關系強行理解為「不是盟友,勝似盟友」。倒是中國領導人講話中一句「彼此構築牢固的戰略支撐」,一語道破中俄關系的本質。
此次《聯合聲明》即清楚表明:中俄合作仍是在多極化框架內進行。在《聲明》中,本可充當結盟和集團化工具的「上海合作組織」,其作用僅限於「打擊三股勢力」、反毒品和反跨境犯罪等,未來有待「提高國際權威」;諸如亞歐會議、亞信會議等區域多邊機制,也均只有寥寥數語。換句話說,以兩國在《聲明》中體現的合作深度,稱得上「背靠背」,但談不上「手拉手」。
即使在當前至關重要的貿易領域,《聯合聲明》也淺嘗輒止,中俄雖不點名批評美國「建立封閉性貿易組織」,卻未另行提出自己對全球化進程的主張。
而落實到細節上,中俄合作仍然含糊。比如《聲明》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要與俄羅斯倡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但這一合作,仍只是一個需要落實的「共識」,中俄對其中主導權,怕是仍有爭奪。
至於「彼此核心利益上的相互堅定支持」就更加空洞。比如在南海,越南仍然可以不斷獲得俄製先進武器;而中俄軍艦同時出現在釣魚島海域,雖被大陸民族主義視為亮劍之舉,但俄官方卻含糊其辭。其他合作項目上,圖門江口朝俄大橋巍然不動,中國的出海口權益遲遲不能滿足;黑河中俄大橋卻只見中方一半。這種種關鍵細節裏,中俄合作的現狀無不可見一斑。
攜手為對抗國際秩序辯解
此次中俄聲明中,不點名抨擊美國之處不少。很多人激動不已。不過,此次中俄外交的攻勢,焦點不單單放在美國,而是在於重塑或另行解釋國際規則,對抗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
比如,中俄一起高舉《聯合國憲章》,但重心明顯在於選擇性利用其「不使用武力」、「尊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政」等原則,為敘利亞、南海和網絡空間封鎖等現實論戰尋找依據。
而《聲明》中明確反對以「推動民主」為藉口的干涉,顯然是對《聯合國憲章》原則的濫用。因為聯合國的立身之本也包括反對暴政、保障基本人權和自由。所謂「合法政權」就不能更迭不能成立。哪個獨裁者製造不出「人民選擇」的假象來?這種為巴沙爾政權量身打造的標準,一放到烏克蘭問題上,就露出俄羅斯的馬腳。這也是烏克蘭危機在這次《聲明》中一筆帶過的原因。
《聲明》中專門提到信息網絡空間和國際法問題,也顯然是中國極力主張的結果,前者是中美潛在矛盾焦點,在後一領域,中國正面對南海仲裁案引發的不利輿論。雖然中俄《聲明》稱雙方在信息領域還只是「理應」合作,但《聲明》重塑世界遊戲規則的鋒芒卻表明中國已急於拉上俄羅斯一起向西方顯示「血性」。
在網絡空間,中國倡導各國平等參與互聯網治理,看似充滿聯合國精神。但其「信息網絡空間國家主權」概念,和「反對通過網絡干涉內政」的主張,卻全然迴避了問題焦點:公民跨境獲取信息權乃基本言論自由的內容,政府無權對互聯網信息加以審查和屏蔽。實際上北京急於借網絡主權強化思想欺騙和言論鉗制,對經濟代價和民意反感在所不惜,如何在規則上自圓其說,都只能掩耳盜鈴。
中俄在《聲明》中搬弄國際法,重複專供維護巴沙爾的一系列原則,為南海之需,含糊地主張「在當事方同意的基礎上善意使用爭端解決方式和機制」。但這顯然無法辯解中國對國際仲裁製度全然不承認、不參與、不接受的愚蠢態度。
軍事結盟是虛,擴大軍事實力是實
中俄簽訂《聲明》之後,網上一片歡呼中俄結盟的聲音。然而相比結盟呼聲,中俄《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才是最耐人尋味的部分。
這份關於戰略穩定的聲明,大膽批評「國際社會慣於將『戰略穩定』視為核武器領域的純軍事概念」。試圖將戰略穩定的定義,從單純的核武層面拓展開來。這一定義,足以令中國軍控學術界蒙羞,也令國際同行瞠目。其中的原因在於:只有在核對抗這種太容易集體毀滅的恐怖遊戲中,政治家才最容易高度理性、透明和合作,才有機會觀察和研究作為結果的「戰略穩定」。
而除此之外談「戰略穩定」,往往是在軍備競賽中追趕吃力,或剛取得新優勢的一方,阻止對方升級武力的託詞。因此,中國對於「戰略穩定」的拓展,不過又是重複「巴沙爾定製套裝」的雙重標準。何況,「崇尚最低限度軍力」、「軍事建設和結盟不應威脅甚至刺激任何對手」等要求,誰也不可能做到,更不用說中俄自己。
於是,雖然中俄軍事交往與合作,在《聯合聲明》中一筆帶過,顯示出軍事結盟純屬裝腔作勢。但在「戰略穩定」上,中俄真有共同利益,只是不像表面那樣理直氣壯。
近年來,美國大範圍部署反導彈系統,削弱了中俄戰略核攻擊威懾力。因為核武器打擊能力是中俄大國地位根本保障,所以中國首先指責美國「謀求決定性軍事優勢」,「破壞戰略穩定」,藉此在反導問題上展開道義攻勢。兩國這一出,無非是俄國不甘於核實力縮水,中國一心增大核籌碼。
軍備競賽是個中性概念,任何一方都有種種理由。美蘇都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探索反導彈系統,到了70年代約定共同罷手,以降低軍備競賽負擔。這些年美國大力恢復反導,首要原因是彈道導彈擴散。針對俄、中的動機不是沒有,但從蘇聯解體起,美國即使不搞反導也已獲得核優勢。
不過在另一方面,縱使美國保有核優勢,依然無法在美俄、美中關係和國際事務上為所欲為;中國也一直強調,一超獨霸受到多極化趨勢的有力制約。因此,再先進的反導,也不可能保證本國絕對安全,美國對未來軍事優勢的追求根本不限於此。
而且,中國龐大的民族主義人群也多信奉「強者崇拜」,渴望以強制強,看不起全憑悲情和道義指責對手。美國的軍事優勢是自身強大的結果,若以此標準,無可厚非。何況反導還是針對現實威脅的,道義上有優勢的防禦性手段。中國要說反導有悖在有效國際監督下普遍、全面裁軍的理念,那又該如何解釋本國核武規模從不公布,軍費連續二十年猛增,愛國主義狂潮終日鼓吹戰略核武器突飛猛進的現狀?
中俄之所以在反導上展開道義攻勢,無非在核軍備競賽中無力全面追趕。或許正因為中俄過於依賴彈道導彈,才會長期無視朝鮮、伊朗發展彈道導彈對世界秩序和地區安全的威脅。戰略穩定的這份《聲明》甚至指責美國的遠程精確打擊常規武器破壞戰略穩定,可中國對這些武器難道沒有心馳神往和緊鑼密鼓?按照這個意思,美國所有先進武器都該放棄和銷燬,等中俄追趕上來就是戰略穩定?
《聲明》中提到的「外空武器化」(外太空武備競賽)問題,也是類似局面,中俄無力競賽,就要求禁止外空部署和使用任何常規武器(原來已有禁止核武器的條約),而實際中國這方面可沒少實驗,甚至算是中國與美方差距最小的領域。中國用條約拖住美國以便追趕無可厚非,但靠指責美國破壞穩定而標榜自己捍衞和平,有幾分道義說服力?
新冷戰會到來嗎?
中俄對現行國際秩序強烈不滿,試圖有力挑戰,大有不惜與西方重回冷戰的氣勢。但兩國態度又有所區別,默契不夠。
普京雖然需要以挑戰西方撈取國內政治資本,但還缺少中共這種狂妄自大,在一系列國際基本規則領域發起全盤對抗,謀求另起爐灶。有趣的是,以「打嘴炮」見長的中共,反而對普京行動上敢於動武豔羨不已──即便那些動作早因道義和實力上的雙重貧血鎩羽而歸。這也使中共更重視口誅筆伐、艦機貼身騷擾等冷戰手法。
真正可怕的是,中國國內愚民環境和工具日臻完美,大量對歷史、政治和國際法一竅不通、卻又在主流聲浪中感到理直氣壯的各階層平民,對國際事務的認知有如磕藥。從這次「中俄結盟」的幻覺,許多人立刻附會出「歷史遺憾要向前看,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敵人」;「兩國理想信念差不多,領導人脾氣也對路」;「美國瘋狂欺負中俄,中俄被迫暫時聯手,必將改造世界格局」等說辭,儼然中華智慧之光。這些人群中,無知基礎上的大國沙文主義、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甚至法西斯主義的種子早已萌發,正熱盼一個鐵腕領袖奠定基業。
目前,世界還遠未充分認識到,中國這種義和團式民粹力量和高層政治互動的危險。俄、中一直希望對方出頭對抗西方,現在看中共自恃資本雄厚,加上國內政治需要,終於站到挑戰國際秩序的最前列。這一次,普京原本已向西方放話緩和關係,可為求得中國輸血,又被迫聲色俱厲。
不過,這並不等於中俄很容易形成軸心,對西方展開包括軍備競賽在內的新冷戰:第一,中俄均連美國的皮毛也未學到,恢復冷戰唯有蘇聯模式可用,窮兵黷武需經濟支撐,也需要政治進一步大幅倒退,這些條件都沒有達到;第二,中俄破壞規則,在國內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在國際上卻拿不出更具號召力的規則和秩序,不要說領導世界,連朝鮮也拉攏不住;第三,中俄的結盟雖不至快速重複毛澤東時代的鬧劇,但今天依然嚴重缺乏互信,更缺乏1+1>2 的機會,在強國之策上,俄羅斯不擅的,中國也不會;第四,西方當然面臨重重危機和難以預測的全新現象,但對這一局面最有利的,恰恰是新冷戰的強刺激。以中俄當前能調用、激發的智慧和制度資源,不必擔心能複製蘇聯,但成功地使西方將他們當蘇聯對待,或許會招致更大壓力。
其實,中俄兩國合作,充斥政績工程和表面文章,這次的聲明對各自和共同的經濟困境全無認識,軍事合作迄今形式大於內容,中美軍備競賽更從未進入官方議事日程。很多人關心其是否軍事結盟。然而,軍事結盟本來就是個偽問題,是中俄裝腔作勢,網民配合意淫。我們的關注點,還是應當聚焦於這輪中俄外交的本質,和其對政經全局的影響。
(丁丁,中國政治學者)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