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台北市还留下“选举无效”争议,截止本文发稿前,台湾2018地方县市长选举的结果已大致出炉,民进党几乎全线溃败,10项公投案通过7项,婚姻平权、性平教育及东奥正名3项没有通过。仅仅两年,蓝绿版图大变天,而公投案的通过结果也令不少人难言满意。
从宏观局势上,直观来看,绿营失去了整个中台湾以及高雄。但是,仅仅用“崩盘”来形容蓝绿变天,足以概括本次投票的结果吗?蓝绿争斗依然是今日台湾政治的主要问题吗?我们要如何理解这一次的地方投票?如何理解公投结果?又如何从这次的大选去观察2020的总统选举?从数据上看,民众到底在关心什么?
这次民进党挫败,统独还是关键吗?
绿营虽然在县市长席次失去甚多,但严格来说不算是“崩盘”,只能说是“回到基本盘”,而“中间选民”摆荡走了。从中选会的全台资料来看,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仍拿到40%的票,也就是500万的支持者,而这还不包括柯文哲支持者中属于浅绿的票。国民党则是拿到48.8%的票,无党籍则拿到11%的票。2014年,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拿到54%的票(扣掉柯文哲为47%),2016年蔡英文拿到55%的票。
我们能说这次选举结果代表国民党势力增加或板块增加吗?我觉得比较好的解释是,如同我之前所说,台湾民众在2014年之后无党派的比例大增,到2017年已经过半了,所以大多数民众变成无党派了,他们的投票倾向也更容易摆动,而这次它们摆动到国民党的候选人上。
事实上,国民党在几个县市的票数还比2016年总统大选时更少,例如台北市(58万对72万)、基隆市(9万对10万)、桃园市(38万对54万)、新竹市(6万对11万)等。尤其是台北市的丁守中,在有胜选机会的情况下居然得票比连胜文还要少,这是国民党死忠支持者没有增加的一大指标。
台湾民众在2014年之后无党派的比例大增,到2017年已经过半,所以大多数民众变成无党派了,他们的投票倾向也更容易摆动,而这次它们摆动到国民党的候选人上。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这次的东奥正名公投。东奥正名公投大约拿到了43%的支持度,476万票,这个票数比民进党加时代力量在县市长选举中拿到的票还要多(40%+2%)。假如这个数字是台湾统独的指标的话,可以看得出来“偏独派”在台湾还是有几乎过半市场的,(反对的人之中也包括中华民国独)。换言之,这次的民进党挫败,跟台湾的统独倾向可以说是关连并没有非常大。假如选民真的是因为“反台独”而惩罚民进党,那东奥正名的票是更直接的民意反映,应该得票比民进党还低,但事实上不是如此。
假如说,东奥正名公投在各乡镇的得票率是跟绿营的得票率高度相关的,这并是不让人意外的说法。但事实是,居然有为数不少的人冒著被中国打压的风险投了“正名”公投,也不愿意投给曾朝这个方向努力的民进党或其他偏台独的小党一票。这恐怕就反映了,选民对蔡英文以及多次说自己是“务实台独”的赖清德的不信任了。
这恐怕就反映出,选民对蔡英文以及多次说自己是“务实台独”的赖清德的不信任了。
而假如看县市议员的票的话,时代力量上了16席议员,社民党1席,而同场打对台的新党只有2席、中华统一促进党0席,只是基进侧翼也是0席。县市议员是最容易选出极端候选人的“复数选区非移转投票制”,在这种制度下仍没有办法让最支持统一或最支持独立的候选人大量出线,可见大多数选民在统独议题上并没有全面大转向,只能说仍在温和的维持现状。
公投效应如何影响绿版图?
初步分析显示,民进党的挫败与同性婚姻的相关议题有非常强的关系。各乡镇每多1%的选民支持爱家公投,民进党的得票就降低0.7%。
假如不是统独,那是什么呢?初步分析显示,民进党的挫败与同性婚姻的相关议题有非常强的关系。在笔者截稿之际,各县市反对同婚比例最高的10个县市(以第10案“婚姻定义”为例),是金门县、台东县、花莲县、南投县、嘉义县、澎湖县、苗栗县、连江县、云林县、彰化县。这10个县市除了民进党本来就不会赢的离岛跟花莲外,剩下6个都是由绿转蓝。就在同时,各县市支持同性婚姻议题最高的5个县市,分别是台南市、基隆市、新北市、新竹市、台北市,这5个县市都是蓝绿没有变动的。
假如进一步用回归模型分析,依变数为368个乡镇民进党(或民进党礼让)的得票率从2016年到2018年之间的变化,自变数为各乡镇支持爱家公投的比例,在回归模型中几乎都是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就算控制一系列的控制变数包括各乡镇的人口密度、各县市为单位的虚拟变数等之后,平均而言,各乡镇每多1%的选民支持爱家公投,民进党的得票就降低0.7%。
当然,在台湾大部分的县市,民进党的得票都是降低的,包括最剧烈的台中市、高雄市、以及曾经大胜的台南市。在2014年跟2016年,民进党(含柯文哲)都大约得到680万票,但在这次就算算进柯文哲也只有550万,因此少了一百多万的支持者。假如说桃园、新竹、基隆市是因为现任者表现出色,而让选民不考虑总统因素的话,那其他县市也只能说是当现任市长表现不够出色时,选民需要一个决定投票的理由,那此时总统的表现以及公投议题就会被纳入参考了。
当现任市长表现不够出色时,选民需要一个决定投票的理由,那此时总统的表现以及公投议题就会被纳入参考了。
虽然蔡英文政府在总体经济指标以及在对美关系上都有十分亮眼的表现,反对党也很明确地回避了这一点,但由于年轻人仍认为蔡政府没有立刻修民法通过同婚、以及没有礼让柯文哲而不满,劳工与老板因为劳基法反复修正以及假期变动而有怨言,民进党年长的支持者则对进步议题不感兴趣,这些理性或感性的议题,压过了蔡政府在选前多次提到的台湾价值的选择。而蔡政府在同婚、劳工等议题上以及对柯文哲态度的转变,可能就让中间选民跟年轻人不再相信蔡英文政府了。
撰文至此,笔者多补充一个有趣小数据:本次当选的县市长女性比例非常高,22个县市就有7位,在选举之前是2位。从男女平权来看,这当然是个进步的指标,只是这7位都不是民进党提名的。
五个未来的观察方向
那么,这次的公投案与选举之后,会对台湾接下来的政局会有怎样的影响?我认为有五个可以观察的方向。
第一,未来将会继续有公投案,包括更为保守的提案、甚至是现在还在连署中的各种反对转型正义、司法调查的公投都会有更大的可能出现在下次选举。而且由于社会团体成功的动员,两大党也必须向这些议题团体靠拢,尤其是不分区席次很有可能会提供给证明手上握有选票与人力的社会团体。包括这次的挺核公投以及爱家公投团体,在之后都会有更大的与两党协商的话语权。
第二,民进党在因为不礼让柯文哲以及在同婚议题上未充分表态后,可能短期间仍没有办法拿回年轻人的选票。那民进党可以选择反省而重新追求年轻人的选票、或者就抛开年轻人而直接拥抱较年长族群支持的传统价值。这当然也跟蔡英文辞去民进党主席后,下一任党主席是谁有关,而目前仍不明朗:毕竟民进党内各派系也都不如预期,林佳龙落选、新潮流的赖揆当行政院长要一并负责、苏系落选、英系落选,各派系人人有责。
当然,这些年轻人最后会不会变成直接对政治冷漠,还是取决于柯文哲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假如柯文哲继续失言或朝保守价值前进,或者没有办法能有下一个政治明星来继承年轻人的热情,那年轻人们很可能会如美国自由派运动失败后出现的那失落的一代。
第三,同样地,国民党在总统大选前也势必会遇到一波震荡。吴敦义在胜选后自然不可能辞职,但这次胜选他有多少功劳也是引起国民党内的疑问的。韩国瑜与王金平的胜选、以及在朱立伦加持下的侯友宜大胜、加上国民党党产仍逐渐变少的状况下,这两派会如何让国民党转型将是2020前的重要前曲。
这些选民虽然可能如柯文哲所强调的超越蓝绿,但潜在更大的危机是他们可能更偏好立即有效果的政策。
第四,假如这百万在这次选举转向的选民,是如笔者所说的在2016年后才开始大量出现的无党籍选民的话,这些选民虽然可能如柯文哲所强调的超越蓝绿,但潜在更大的危机是他们可能更偏好立即有效果的政策。在我正在执行的研究里,欧洲支持民粹主义的选民,无论是极左或是极右,都更重视当下立即的利益,而比较忽视长远的影响。换言之,假如想要在接下来的总统大选中争取到这群选民,包括现在的执政者蔡英文以及刚拿到地方执政权的国民党,都要做出一些立刻能让人注目的政绩,而通常立刻有效的政绩都很难长久维持或可能规划不周。
第五,绿营在票数减少的情况下可能更会诉求团结,而一个可能的方向就是要求与时代力量的配合。这次时代力量由黄国昌领军的新北市全灭,林昶佐带领的台北市却成功冲出几席,新竹苗栗更是有不错的表现。同时,时代力量在台北市的大实验——放任各议员候选人们宣布支持柯文哲与否——也代表党内正处于一个路线不一致的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进党是否会要求过去曾在民进党内或亲近民进党的立委们回归民进党?或者黄国昌是否会继续走打击执政党的揭弊路线?时代力量当上的议员们在各地势单力薄,又能如何透过地方议会培养出时代力量新的基层?这些基层数量有多到让时代力量能再跟民进党谈吗?这两者的合作也将影响到整个绿营接下来能显现出多大的团结程度。
(王宏恩,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這篇也太多莫名其妙的論點......
請作者發評論之前先做好功課......
沒有強調她的優點,穩定,緩獨,大家只看(虛幻的)鈔票,不在意主權,對歷史漠然,就這樣囉。
实际上把核能利用与否和婚姻平权交给公投本就是政府不负责任 的体现。
纵观此次台湾选举,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台湾人,更别提经过太阳花学运的浴血洗礼的年轻人一窝疯得支持共匪加持人柯痞子,柯莱儿了。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天然独?真是笑死人了。通过这次选举,台湾价值已经荡然无存,看来中共的温水煮青蛙的毒计已经奏效,如果哪一天台湾真的变成中共的盘中餐,我一点不会吃惊。
作者提到年輕人不滿蔡政府沒有立刻修民法通過同婚,這點和我理解的不同。且不說我收到多少Line指控「蔡英文堅持同婚所以請投國民黨」,如果支持同婚修民法的選民是可造成實際影響的,那麼在公投法案上,就不會出現挺同婚與反同婚選票如此懸殊的情況。再以台北市來說,姚文智唯一表態支持修民法,柯文哲不願表態,丁守中反同婚,最後結果也顯示在選民的諸多考量中,修民法通過同婚與否都不是主要考量點。很遺憾,我們真的只是少數。
在冬奧正名投下同意票的人,有部份是知道即使通過後民進黨政府仍不敢提出,故投下同意票要讓民進黨政府好看的,如果無法有效排除這些人,無法直接以公投結果判斷臺灣人民的統獨意識。
「東奧正名公投大約拿到了43%的支持度,476萬票,這個票數比民進黨加時代力量在縣市長選舉中拿到的票還要多(40%+2%)。」時代力量並未提名參選縣市長,請問「2%」所指為何?
回樓下基本上前任遺留重大政策較不會調整。
像台中市捷運就歷經胡志強 林佳龍 盧秀燕三任,東亞青運也是胡時代談妥的。
有區別的是會微調跟增加新支票。
像花博也歷經胡 林 盧三任,只是盧之後再增加全台中市民花博免費。
作為一個不太懂行的局外人,對作者提出的第四個未來可觀察的方向有點感觸,即選民可能更重視當下立即的利益,比較忽視長遠的影響。才三四年的時間,選民就對一個政黨失去信心,轉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投之前大敗的另一個政黨,難道四年前不也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才政黨輪替的嗎?執政黨上台總會犯很多錯誤、把之前選舉時說下的大話變成空話,因此造成民眾的不滿情緒,所以政黨輪替往往是常態。但在如此短的一個週期內就翻轉,若長此以往都這般反覆,豈不是政策、計畫都難以施行?好歹也有點耐性再觀察一個週期嘛⋯以上是我一個局外人的胡言亂語,若有盲區還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