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大陸
政經、社會、人的故事,以最真實的視角深度報導中國。
大陸疫情「抽乾」診療資源,誰在為動態清零付出代價?
壓力層層傳導,從醫院到科室再到醫護個人。王淑怡說:「就像一台巨大的機器,每一顆螺絲釘不能說你受不了了。」
我們為什麼閲讀(1):如果這代人是自我的,那自我之上,還有什麼價值?
大學能不能回歸自身的角色,讓年輕人帶着「理想主義」的態度,閲讀人類文明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著作?
評論|
「動態清零」與基層的迷茫:一位中國防疫志願者的近距離觀察
無論是選擇繼續清零還是切換軌道找一條有序共存道路,打着疲勞戰的基層面對可能的大規模感染其實已經無力一戰了。
偶像坍塌後怎麼辦?與大灣區哥哥姐姐價值觀漸遠的昔日粉絲們
長大之後,鄉愁是一條價值觀的鴻溝,我在這頭,偶像在那頭⋯⋯
大陸新聞系教師自述:我們的新聞教育是如何淪陷的
作為新聞系老師,你可以假裝自己價值中立、避免評論,避免教育學生真相最重要。
小端夜聊:來自上海的吶喊
生活在後疫情時代的中國,人們還要為「大局」犧牲多少?
異鄉人:在自己的母語裏流浪,我在加拿大學編劇
地理位置的變化不會讓我脫離那熟悉的衰世感;這裏有我的文化,我的語言,我藉以認知的一切,連起來就是我的命運。
評論|
防疫的清零困境,與二十大之年「中國道路」論述的內部撕裂
通過俄烏戰爭和上海疫情,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是,中國的國家機器在各方面都出現了板結遲鈍的痕跡。
防疫異見者的另一個上海:當躲避政治的城市遭遇防疫政治
「微博熱搜是咖啡,博主在轉救助消息,朋友圈是搶不到菜……」這種信息的分裂正反映輿論場對上海是一座怎麼樣的城市的多重解讀。
上海封城紀事:「上海模式」以至「上海驕傲」的幻滅,然後呢?
這是什麼樣的公元2022年上海大都會生活?那種惶恐,源於一種首次徹底的、對未來的不可知⋯⋯
上海一線抗疫醫生:因封控去世的患者可能比病毒致死的更多,已是醫生共識
「抗疫就像坐公交,『共存』是終點,是時候研究何時下車了。」
囤購衛生紙:在信息過載但無人可信的世界,只有草紙在維持文明社會的幻覺
如果會被封鎖或禁足一個月且無法去商店購物,你會需要多少廁紙呢?答:香港是7捲、台灣是6捲、大陸是4捲。
1
...
97
98
99
...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