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英烈保護法》的意外出手,與「暴走漫畫」們中槍的意料之中 繼「內涵段子」關停,「抖音」、「快手」連遭約談之後,年初剛出台的《英烈保護法》,又讓號稱擁有4000萬粉絲,估值30億到40億元人民幣的網絡娛樂自媒體「暴走漫畫」遭到重創。
評論|國家如何有效扶植技術創新?中國國進民退政策的動力與枷鎖 巨大的國內市場以及國家管制的刻意扶植,撐起了小米、華為、中興這些產品商。然而,中國政府現時面對的難題是,這10年來國進民退的改革政策,其實在組織邏輯上與創新存在着張力。
評論|制裁中興背後的晶片戰場:後進廠商有可能彎道超車嗎?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這波包括中興事件在內的技術出口限制主張,核心除了劍指「中國製造2025」外,最重要的或許是圍堵中國5G技術的進程。中國等後進國家的廠商要在技術上「彎道超車」,需要什麼契機,同時會面對什麼困難?
70、80、90後歷史老師的六四自白:對我重要的事,對學生重要嗎? 當年輕一代主動切割六四,教育資源又慢慢流失時,六四記憶的傳承會否逐漸式微?歷史老師作為歷史記憶傳遞的重要一環,他們如何向學生教述六四?
評論|王柯:從「天命」到「革命」──中國千古流傳的以民為本思想 統治者之所以失去民心,就是因為失「德」,而統治者失「德」就必然會失去民心,已經失去替天行德能力的現任統治者必然遭到民眾拋棄。「天命說」告訴世人,「革命」的行為雖然是由「天」實施的,但是「革命」的真正源頭卻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