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美在貿易、技術問題上多番交鋒,種種跡象顯示,美國這波包括中興事件在內的技術出口限制主張,核心除了劍指「中國製造2025」外,最重要的或許是圍堵中國5G技術的進程。5月初,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記者發布會上便已明示,5G技術是特朗普(川普)政府的優先發展事項。雖然近期中興事件有解決之勢,但美中兩國在5G這個戰場上的紛爭,看來並不會就此停息。
要準確掌握這波技術出口限制的意義,我們必須對通訊以及晶片產業有基本的理解,才不至於鬧出「世界上最牛的晶片製造商在中國」這種笑話(註一)。本次系列文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會以廠商的角度,以兩個技術升級的案例討論新進廠商如何發展獨特的競爭優勢,在全球市場價值鏈(註二)當中取得關鍵地位,進而達到「彎道超車」。而下篇主要以國家為中心,討論後進國家(latecoming states)如何扶植國內產業追趕先進國;更重要的是,藉由過往的經驗,可以看到國家引導發展的極限,並能評估中國在晶片產業後來趕上的可能性。
從一手包辦到分工合作:台灣廠商打出的格局
首先,任何電子產品從電腦、手機到Wi-Fi路由器等等,當中都有大量的晶片。在一個晶片上,則有數億個半導體元件,而藉由這些元件,計算機可以做出複雜的運算與輸出。當商用晶片產業在1970年代發軔之時,大多是以整合元件製造商(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IDM)的樣貌出現。也就是說,晶片公司包辦了設計到成品製出的過程,而電腦或是電器產品製造商再去購買設計好的晶片,自行組裝出售給消費者。
门外汉看了半截子。感觉就像看了几十年教科书上的鸦片战争,突然看了弗兰克·韦尔什的《香港史》。原来背后的逻辑仍然是顺势而为、尊重规则和规律,弯道超车都是分工细化与整合的必然动态结果。而我们被灌输的史观都是“博尔特跑太快我追不上是他思想有问题、不尊老爱幼,那我们打兴奋剂也是正义的”。
@China1 請問你的意思是指TD-SCDMA的失敗,“除了因为华为技术可能真的不如其他厂商外,中国政府在地缘政治上的野心、对于资安的不重视、对于专利规则的无视等。”作者最後一段談到,其他國家對採用華為的技術標準有較大疑慮,是因為上述原因。華為的技術標準與中國政府有何關係?假設上述原因成立,那也只能說明國外技術標準在中國市場上不被尊重,難以獲利,不能說明為什麼“技術先進國家不容易輕易與華為合作適用新的通訊技術。”
@RAPPEE 我認為是有關聯的。譬如我舉的TD-SCDMA標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中國政府不遺餘力的大力推廣下,除了中國移動被強制採用(因為他們規模最大),只有韓國和羅馬尼亞等極個別的公司建了試驗網,而中國移動也因此吃盡苦頭。當時認為這是宣傳國威的好機會,不顧本身技術不成熟及手機終端少等現實情況,導致大量的基站建設被浪費。如果其他國家,誰敢採用這個標準呢?
前面的资料很详实,逻辑清晰。最后一段缺少说服力。
深入淺出的好文,帶我重新回顧遊歷了這三十年的芯片發展史。而且這種採用價值鏈(VALUE CHAIN)模型的分析,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
一點小更正,3G時代大約70%電信商選用的是WCDMA,只有29%選用了CDMA2000(還剩下1%是中國移動,被政府強迫選擇了大唐的TD-CDMA,使得市場份額被聯通大幅蠶食,直到4G時代才結束惡夢)。
期待下篇!
最后一段才是重点咯
Nvidia 在台港被稱作輝達,在中國大陸稱作英偉達。應該不是文中的輝瑞。
紮實需豐富的好文,大開眼界了!
可是台湾也投给了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