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香港中史老師的困惑:誰才是歷史教育的主角? 令人失望的是當局現時着眼點在教科書中不利「大一統」政權的遣詞用字,又寧願把縮減課程得來的課時以展示中華文化光榮面的文化史充塞,疊床架屋地安插零碎的香港史,卻未能有效回應前線中史教育的困境。
數據工廠裏的標記員:我們訓練人工智能,直到它取代我們 人工智能高效工作的背後,有賴於海量的數據學習,而數據標註員則扮演了老師的角色——他們手把手地教 AI 辨別物件、表情和動作,直到有一天被 AI 取代。
評論|徐子軒:貿易煙硝四起,美國和印度也要開戰了嗎? 華府從印度身上看見了中國的影子,利用美國領導的自由秩序而壯大自己的實力,這就讓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對印度有所防範,如奧巴馬政府時期屢屢將印度告上WTO,壓制印度的重商主義傾向。
他研究北京「私搭亂建」局部史,再用「拆牆打洞」的方式蓋房子 面對中國轟轟烈烈的城市整治運動和資本主導的社區士紳化,青年建築師朱起鵬找到了自己的回應方式——書寫「私搭亂建」的野史,再用「拆牆打洞」的方式蓋房子。
100億為什麼花了8年?當香港援建遇上四川國情 四川重建,時任總理溫家寶曾下令「三年任務兩年完成」,而香港援建四川的工作花了整整八年。這是內地與香港兩地政府第一次全面、深入的大規模合作,主事官員說,是「在內地講一國兩制」。港方表示要對批准撥款的香港立法會和市民負責,而川方最擔心的,是「上面」是否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