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大陸
政經、社會、人的故事,以最真實的視角深度報導中國。
白銀越野跑事故,和一座枯竭「銅城」的轉型嘗試
跑者與城市,皆難以自救。
評論|
當飯圈與意識形態「合謀」:出軌藝人能飾演毛澤東嗎?
粉絲眼中,「正能量」類似於一個存錢罐,偶像們參與的意識形態工作就像一枚枚硬幣,萬一出現負面輿情就可以倒出來為他「贖命」。
端問答:過去兩年裏,我們的生活被改變了多少?
「雖然很愛香港,但想移民了。」
評論|
楊路:從東北人口外流看中國經濟的「歐洲」化
東北人跑到北京跑到東南沿海,老老實實用腳投票,本質上也算是一種優化資源配置:體制不變,我變。
紐約客樊嘉揚的兩個祖國
「我的『忠誠』不再屬於一個國家、甚至一種價值觀,而只屬於我的良心。」
巨龍腳邊雙城記:香港駐台機構關門意味著什麼?
香港關閉駐台灣辦事處,引發外界諸多議論、揣測與不安。事實上,這問題必須放置到中、港、澳、台四地在二戰後糾纏的命運來理解。
誰的雙贏、誰成囚徒?遇到「中國胃口」的塞內加爾花生
一粒花生仁背後的產業、市場、政府和國際政治槓桿——以及當中贏了和輸了的人。
評論|
王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誕生與明治日本(下)——「被害妄想」與民族塑造
一方面要誇耀歷史上和文化上的「中華民族」之偉大,另一方面要強調「中華民族」受到了來自「滿清」的深重的民族壓迫。
被寄養的女孩:七年,三個家庭,誰是我的親生父母?
她們是中國長達4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下,不被「允許」出生的二孩。
【重推】香港《入境條例》修例:什麼人失去了什麼出入境自由?
政策爭議背後,這是新一場由工會和素人牽頭的反修例運動。有人質疑這是「打飛機式」抗爭,也有人深信這是香港公民社會的韌性。
評論|
成都49中墜樓案餘波:公共輿論危機時代的「鎮壓反革命」
以「顏色革命」的定性作為收場,可能會成為日後社會事件的標準結尾。
你是什麼階級就要接受什麼命運:《小捨得》真的批判了中國教育現狀嗎?
這部電視劇本想以教育問題揭開中國階級固化,反卻表明了現實中只有權力上位者才有更多選擇,下位者的 「僭越」要付出更多代價。
1
...
118
119
120
...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