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白信:「定於一尊」的麻煩,與難產的中共四中全會 整整下半年,中央對未來改革開放的具體路線似乎並沒有達成共識,這恐怕正是預期為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定調、並提供未來具體路線的四中全會遲遲難以召開的直接原因。
「請給我扣籃和夢想的權利」:一支「難民二代」籃球隊的故事 他們在此出生成長,卻從來被當作是「外來者」。這個「他者」的烙印,甚至一度剝奪了他們帶著自己的球隊參賽的權利。可是,打球這麼有趣,小小的一個球場,允許有這麼多的夢想⋯⋯對這些不滿18歲的「難民二代」,灌籃,就像做夢那樣珍貴。
疾病王國:看不見的臉 墨鏡姑娘能看透,臉雖只是一張皮,且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也許這就是為何,每次出門,她都必須加倍讓自己打扮得更加光鮮奪目,狠狠地讓別人看她的美,一次看個夠。可惜她還沒能明白到,那還是時刻受他人操控的命運。
評論|馮夢哲:死亡陰影、懲罰隱喻和道德審判——從基因編輯嬰兒看愛滋污名 賀建奎的解釋蒼白甚至道貌岸然,但他某程度上點出了一個現實:中國的愛滋病感染者們正在面對「相同的命運」,造成這個命運的不是醫療技術的限制,而是誤解和歧視。
從烏克蘭到法國,從行動到碰壁:激進女權組織「費曼」的十年起伏 一開始,二十出頭的她們,在大學宿舍讀書、討論女性覺醒;接着,她們以裸露的胸部為「武器」,成了街頭激進抗議的代表。從基輔到巴黎,她們被描繪成「第三波」女性主義的先驅。一晃十年,曾經的先鋒,光環漸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