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生死觀

疾病王國:身體之美

如果所謂的美,只是不假思索的皮膚感受,那麼,人類永遠讀不懂自己身體的美。

圖:許思慧 / 端傳媒

鍾玉玲

刊登於 2018-12-15

#疾病王國#生死觀

鍾玉玲,人類學碩士。曾任職編輯,業餘參與文藝活動策劃。現為人類學研究員,研究時代變動下的日常生活方式。

當我決定開始進行慢跑訓練,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跑步機。特別是在秋冬季節,室外的空氣流動很大,容易對氣管產生刺激,並不適合我這種狀況,加上城市中適合戶外跑步的場地其實不多,我只能像一棵溫室的小草一樣,在落地玻璃窗前甩汗如雨。

想來也覺得好笑,要不是生病的話,也許我一輩子都不會有再次跑步的機會,中學時代的體育考試已經把我折磨得要死了,一班女生總是在長跑考試前唉聲歎氣,望天打卦,求颱風,求下雨,最後一樣都沒出現,還是得下操場跑。雖然每個人最終都獲得合格的成績,但我懷疑是老師大發慈悲,好讓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孩有些心靈安慰。

等到考上了大學,體育課不再糾纏着我,雖然還是必修課,但豐富的球類活動也就是玩玩而已,無需當真,最後總有一個好看的分數。那時的我,不熱愛體育,更不瞭解身體,因為我極少正眼看過自己的身體。

在我人生當中第一次見到白花花的裸體,是小學的時候參加學校組織的游泳活動。當時我才剛學會游泳,一班同學男男女女下餃子般擠在游泳池裏,那種年紀對性還是很模糊,沒太特別的感知,只有一些發育比較早的女孩,身體在連體泳衣下開始顯出線條。

後來到更衣室洗澡的時候,我便瞬間被嚇到了。全身脫精光的奶奶、阿姨、姐姐,在洗澡房嬉笑怒駡,水花四濺之中,我清楚地看到許多掛在胸前的兩坨肥肉,腰間一輪輪的脂肪,皺起千層的手臂,當然也有光滑的大腿,緊致的臀部,就像是闖進了一個人肉販賣市場一般。我慌忙地推了推比我長得高的同學,她一臉譏諷地說,老女人都是這樣。說完,她也把泳衣脫下了,開始洗澡。我彷佛看到她的胸前有兩個慢慢吹脹的氣球。最後我到底是如何換好衣服回家的,我也忘記了。但我永遠記得,這些白花花的肉體給我帶來的震憾。隨着年歲漸長,我也成為女人了,可我再也沒有去過游泳館。

但人生的境遇總是千回百轉的。沒有再碰不上的事,只有再遇不見的人。

我再一次毫無防備地撞上一條裸體,就是在健身房的更衣室。當時我跑完步,準備換上乾淨的衣服,剛進門,就碰見一個從洗澡間出來的大媽,我一時沒注意,直接撞到她的胸前,那就是一坨肉甩在臉上的感覺。她身上沒擦乾的水都沾在我的臉上,我從沒如此靠近地觀察過一個女人的身體,包括我自己。大媽卻笑意盈盈,從手裏的膠袋拿出毛巾幫我擦。

「沒嚇到吧,沒事,都是乾淨的,我才洗完澡。」

「沒事,沒事……是我不小心。」我連忙道歉就閃開了。

我把自己關在廁所了,慢慢地平復心情。為了避免尷尬,我決定忍受一下廁所的氨水味,等一下再出去。過了幾分鐘,我聽見外面好像沒有什麼動靜了,就沖好廁所出去。結果,眼前的一幕詫異得讓我的眼珠都掉一地了。

我看到大媽非但沒走,也還是沒穿上衣服,她正站在鏡子前,仔細端詳自己的身體。這位大媽看上去已經六十好幾,身高不到一米六,整個身材呈梨形,皮膚黝黑,腹部和臀部的脂肪下垂比較嚴重,腰間、大腿內側、手臂內側多餘的脂肪都出現皺褶,臉龐呈圓盤狀,鼻子有點塌,單眼皮,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婦女。在我看來,這絕對算不上什麼美。但我卻從鏡子得那頭看到她一副陶醉的樣子。或許她注意到我不禮貌的眼光,便開玩笑地對我說。

「小姑娘,很年輕嘛,看你細皮嫩肉的。我就不行嘍,都是老皮老肉了,咬下去還嫌擱牙呢!」我也笑了。

「我年輕的時候呀,可不是這樣的,那時我還是宣傳部跳舞的呀,身段可好了。」她接着說。

「戰士歌舞團嗎?」我問。

「不是,哪有這麼大的官,我們都是普通老百姓,就是鄉下的宣傳隊嘛。那時,沒這麼多肉吃,油都沒有,哪裏會胖,個個都苗條得,挨餓挨出來的。真不明白現在的姑娘,個個又學以前那樣不吃,說要減肥,真奇怪。」她說得正起勁。

「奶奶,你以前很漂亮嗎?年紀大了不帶帶孫子什麼的,怎麼還來健身啊?」我好奇地問道。

「是很漂亮噠!孫子才不帶,我年輕的時候帶孩子還不夠啊,現在我要過自己的生活了,我跳舞可開心啦。小姑娘我告訴你,人啊,長得怎樣是老天給,但不收拾就你的罪過。千萬別減肥,但是要多鍛煉,身板好好的,人才有精神。」她突然很認真地看着我。

果然,等穿上衣服後,我才發現她的腰板還是挺得很直,舉手投足都散發出一種說不出的韻味。

美,是否等於完美?

每個人都有一個身體,但並非每個人都認真觀察過自己的身體,更別說欣賞身體的美。自從做了手術,胸前留了一道疤,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種說不出的厭惡,以至於我把浴室的鏡子拆了,逃避所有可以直視自己身體的機會,現在甚至把這種情緒投射到他人身上。眼前的這位大媽不禁讓人細心思考——美,是否等於完美?何謂美?它來自何方?我試着去尋找美的源頭。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除了古相術以平衡、端正、和諧等為審美要求以外,更加注重傳統醫學以及美學思想所強調的是神韻美。所謂「神韻美」,就是指,內調腑臟、經絡氣血、皮毛肌膚、形體等各方面達到比例和諧勻稱,從而呈現出「形神俱佳」的人體美境界。

「神韻美」更加側重於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和風度內涵。《詩經·衛風·碩人》中對衛靈公夫人莊姜的描繪就是最好的例子,「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句堪稱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描寫女子美態的經典,但如果逐字逐句地分析,就會發現蝤蠐(天牛幼蟲)、螓首(蟬子的方額)、蛾眉(蛾子的長眉),這些昆蟲的形象非但不能引起人的美感,反而會讓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感到噁心。採用這種比喻一方面是出自詩人本身的生活經驗,但最重要的是襯托出最後兩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才是把莊姜內在的神韻之美表達得淋漓盡致。中國人對身體的審美更注重道德情感的價值,從而超越具象的美。

此外,每當談及身體,性,就是一個迴避不了的問題,人的身體就是有性別的身體。有別於西方的身體原罪文化,中國古人更加正視身體的欲望,即男女兩性的陰陽相合的美。這種美與倫理貫徹其中,從而達到生理與倫理的統一,但隨着封建禮教越加僵化,身體,成為一個生育以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性一旦被視為禁忌,連帶承載着性欲的身體也不能直視。最近不是又有大媽舉起了「反性」的旗幟嗎?

這也體現了儒家更加側重把社會思想融入到身體的行為舉止,並以其來達到身體與精神的統一。孔子曾經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可以說,傳統中國的身體美學,更加是一種身體哲學的體現,它把美以「近取諸身」的方式理解為所謂積極又健康的生命象徵,即是,把身、心統一於自然宇宙自然之間中國古人,更加側重以「修身」來達到培養身體意識,從而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在目標。

雖說中國武術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各門派的武術套路也非常豐富,但並沒有形成強身健體的體育傳統。這是由於儒家崇尚以「禮」治天下,士人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更為崇高。武術本來作為一種身體的技能運動,但中國人重神輕形,認為武術的力量並非來自肉體,而是來自精神,即所謂的「靈氣」。相較於肉體的力量,心靈的智慧和德行才是中國人所追求的。這不僅體現在個人的武術比試,也體現在軍事戰爭之中。 因此,有如孟子「四體不言而喻」之說,太極、氣功等以修身養性為主的身體訓練更受到國人的追捧,否則,武俠小說、影視作品中飛簷走壁的輕功及力量無比強大的內功心法怎會受到觀眾的一直鍾愛。這也深深影響了現代人對於身體美學的看法。

到底現代國人思維中的「身體鍛煉」是怎樣一種概念呢?我有時會和身邊的朋友分享在健身房的見聞,她們的反應卻讓我非常驚訝。從她們的口中我看到些許端倪,諸如健身房的女孩子是不是全部都是筋肉人、跑步小腿不會變粗嗎、會不會變得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類的問題是最讓我不解的,甚至會有「外國人的身材是天生的,中國人的基因就是不一樣」等的偏見。

每次聽到她們這麼說,我都詫然一笑。她們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除了因為缺乏科學認知以外,更加是對西方的人體美學不瞭解,用自己的價值來評判他人。建立在她們腦袋中那些肌肉鼓鼓卻腦袋不好使的形象,幾乎都是從影視作品中獲得的。反觀西方,特別是歐洲和美國,不論男女,他們都非常熱衷於健身,健身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中國人愛打麻將一樣。

儘管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但總的來說與古希臘的哲學有密切聯繫。由於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古希臘人崇拜神和自然。在他們看來,自然是偉大的,由自然所創造出來的人也是值得喜愛的,他們肯定人在自然中生存的力量,沒有任何東西能比身體更能激發感官的享受。有別于東方人通過修煉身體來洞察世情,古希臘人更注重通過修煉身體來獲得智慧與形態。於是古希臘的美學以天然的人體之美為藝術的最美境界,以人體來具象化神話,展示出對神的最高尊重。

通過鍛煉獲得意義

在《聖經》中提到,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人的形象,所以人是天地間最完美的。這影響了整個西方的美學對強健人體美的崇尚。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精神更加讚頌人的美。

在藝術史上,古希臘人非常喜歡體育競賽,熱愛人體健美。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裸體雕像作品,顯示出肉體之美。文藝復興時期更湧現了大量的裸體油畫作品,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的《大衛》(David)更是成為了體現人體完美結構的作品。還有大量以女神名義入畫,實質體現了女性之美的裸女油畫作品,如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的《維納斯的誕生》(The Birth of Venus)、委拉斯凱茲(Valazquez)的《鏡中維納斯》(Rokeby Venus)等。畫中的女性身材豐腴,肌肉強健,充滿生機和活力,這其中少不了解剖學的功勞。

雖然中世紀之時,胖子曾經佔領審美的鼇頭,但啟蒙運動後苗條的瘦子開始重掌霸業,甚至在好萊塢時代遭遇骨感美的肆虐,但總的來說,西方崇尚的人體美在於對符合自然的健康之生命形式,正如奧運會的口號一樣,更高、更快、更強,追求身體的力量與速度,只有充滿活力的身體才能激發出人的審美快感。而一切醜的、畸形的、殘缺的身體,都受到否定,因為它們喪失了健康的生命象徵。身體的肥瘦,成為一個嚴峻的道德問題。

幾千年前,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社會,為了滿足集體生存而必須進行生產勞動都是通過體能消耗換取回來的,隨着科技日益發達,步行、奔跑等已經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必要身體技能,最多只是在一年中短暫的時間裏獲得極少的鍛煉時間。人的肌肉力量被腦的容量取代,不再處於核心的地位。身體的感官日益荒廢,甚至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身體是多餘的。

為了修復現代社會生活和身體之間的裂痕,人們開始通過鍛煉身體而獲得一系列象徵意義,外表、魅力、青春等。一時之間,中國的大城市掀起了一陣夜跑和體形雕塑的旋風。在歐美,東方的瑜珈、按摩、太極等修身養性的運動也開始風靡,成為重啟感官知覺的重要手段。

然而,時至今日,中西方之間對人體的審美差異很大,在身體哲學上甚至存在根本性的差異,但自從全球化的到來,西方文化逐漸對中國的社會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其中包括身體的審美觀。

在兩種不同的文化價值衝擊之下,我們開始產生各種困惑。中國女性才登上西方的模特般骨感美快車,後者已經走在強健線條美的復興之路。於是國人紛紛回歸傳統,但大眾只是片面地受到傳統中國女性審美觀中「膚若凝脂、柔弱無骨、小巧玲瓏」等標準的影響,暫且不說那段走進自殘形體病態美的黑歷史,這本來就忽視了標準背後所反映的神韻之美。社會對西方女性追求小麥色皮膚、肌肉強健的緊致線條美等普遍表示不屑與不解,但卻忽略了這些身體表像所反映的對身體健康活力之追求。

當一部分女性瞭解到,健身可以塑造體形,同時也能維持苗條身段,紛紛趨之若鶩時,卻提出通過鍛煉企圖達到豐胸、細腰、翹臀、長腿等要求時,實質就是一種將中西方審美價值盲目嫁接後,把身體器官性別化而忽略科學客觀的結果。身體是一個整體,不是隨意安裝拆除的機器。於是,當女性朋友們繼續不斷提出類似的問題時,我只能向大媽學習,讓她們晚上回家都站在鏡子前,好好地面對自己的身體,讀一讀《詩經》,然後再去學解剖學。

長久以來,人們總以為,美是一種天然的感受,直接的感知,不受任何理性思維的污染,如純淨水般清澈。其實,美的感知,在我們的大腦源頭裏已經被杜撰,它不是眼睛和大腦的單純反射回饋,而是紮根在社會文化的土壤下,開出的一朵最絢麗的花。如果所謂的美,只是不假思索的皮膚感受,那麼,人類永遠讀不懂自己身體的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