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煙逝的焦土:中英談判中被遺忘的鍾士元「焦土方略」 在《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簽訂前,「大Sir」其實向英國政府提出過不少大膽的政治方案,當中除了現時公眾經常提及的「前途公投」以外,便是鮮被人提及的「焦土方略」。
三代同堂的育兒生活:血緣是家庭的最終歸宿 制度與政策設計讓育齡夫妻走向家庭內部資源整合,對長輩的徵召,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新時代的三代同堂」,既是三代人重新認識、了解和對話的轉折點,亦是祖輩的「晚來重負」,甘做「老漂族」,為照看孫輩付出退休後的「黃金十年」。
影像:歐盟黃牌陰影下,小琉球的2018年「迎王」祭典 台灣屏東小琉球迎王祭典開始了,平日在世界各地作業的遠洋漁船一齊返鄉,每艘漁船負責載一尊神明,順時針環島一周。於古老的儀式中,漁民也同時面對新時代的難題。
評論|李立峯:從馬凱被拒進入香港,看言論自由及後真相時代的「真相」 直截了當地說,馬凱事件當然涉及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問題。如果覺得事實與結論之間仍有距離,應該負責任地指出這距離的存在,但同時也應該主動繼續挖掘事實。
一塊土地的轉生術:竹東三億客家音樂村的前世今生 這塊土地近年被套上各種開發計畫 — 2009年規劃客家土樓、2015年計畫蓋傳統藝術中心,再到2018年的音樂村,幾度「轉生」,都是為了拉動竹東鎮的「升級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