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
高耀潔在紐約逝世,曾揭河南愛滋「血禍」,為堅持發聲出走美國|Whatsnew
1996年,高耀潔因接觸到河南民間愛滋病蔓延問題而自行展開調查,從此走上倡導防治愛滋的社會活動道路。
影像:區選同日,「一點粉紅」在西九文化區舉辦|Whatsnew
12月10日,在香港區議會選舉的同日,旨在倡導 LGBTQ+ 人士權益的「一點粉紅」(Pink Dot)活動也...
後疫情時代的酷兒影像:貼上了標籤,還是撕下標籤?
社運、疫情、蕭條之後的香港,會呈現出怎樣的性小眾題材影像?
被兩地「驅逐」的人
金錢組成了一條河流,從台灣男性的皮夾、口袋流向媽媽的胸罩、皮靴,再通過數人的手,流到我們的手中。
評論|
中國激女:本土女權裂變的生命力,及其面對的質疑
可能是中國社交媒體上最可見的女權主義流派。
俄國判LGBT運動為「極端主義組織」,加強打壓性少數群體|Whatsnew
入侵烏克蘭後的幾乎所有公開發言中,普京都會強調戰爭一旦失敗,俄羅斯的「傳統價值觀」就會崩潰。
從 Identity 到 Solidarity —— 笑與淚中的女性遊戲人周
女性人遊戲週最後解構了它自己,但我們是要走過這一遭,才能看清自己和彼此,然後再走下一步
專訪同志平權案主李亦豪:喪夫後,我要捍衛「我們是家人」的事實
他每天帶着102頁的法庭判詞到處走,那對他和過世的丈夫來說是一個擁抱與肯定。
評論|
《我本是高山》與爭奪張桂梅:「黨性」、「人性」與女權主義的較量
這番輿論風波之後,留下的是一種新的反女權方法論:從共產黨的歷史思想中尋找女權的思想資源,得到的是共產黨,丟棄掉的是女權。
香港同運會落幕之後:中港台參賽者的遺憾、矛盾、與「共融」
以國安之名的反對聲、轉趨低調的政府態度,活動落入尷尬境地。「只能說,時間點沒站在香港這裏。」
「我的支持者都沒有投票權」:總統大選青年論壇上,學生怎麼看柯文哲?
「作為醫生的他,怎麼能將多元性向視為精神障礙?」
女女A片尚未開拍:台灣早期女同導演李湘茹,和一場夭折的同志婚禮
電視節目上,「(他們)講了許多不堪入耳的話。一種暴力感跟用獵奇的心態被看。」
1
...
11
12
13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