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政治
24小時內的「台灣辦公室」風波:誰是蓋亞那?
南美洲的蓋亞那,一度成為中美台角力的戰場,也是「台灣」冠名駐外館處的又一次嘗試。
大陸劇迷看TVB:如同香港命運縮影,港劇在中國完成歷史使命了?
TVB在內地雖然一向粉絲眾多,但當如今人們再不能或不願親身來到香港,又或來到卻已不見昔日香港,他們還想看怎樣的港劇?
評論|
海盜還是普羅米修斯?人人影視所不能代表的字幕組
談論字幕組在中國的影響時,應該把字幕組和人人影視分開拆解。
換血論、紫荊黨背後,金融港漂在想什麼?我們和五位聊了聊
他們的想法總體而言複雜糾結,政治光譜不一,但多不滿於運動的暴力手段及反中情緒,感覺到的和本地社群之間若即若離,並未融入。
兩岸、新疆、六四⋯⋯被牆前,Clubhouse中文房間在聊哪些公共議題?
短短幾天內,湧入這個新興純聲音聊天平台的兩岸三地用戶,通宵達旦地討論起了「敏感話題」。
緬甸軍變一周:從震驚到反抗,「如果沉默,蜘蛛網也會變成監獄」
噪音、罷工、上街.....軍變一週內蔓延全境的「公民不合作運動」,是怎樣開啟的、有怎樣不同的訴求?
評論|
鄧聿文:如何判斷中國當下政權的極權性質?
可以把現政權看作有某種彈性或調適能力而非完全僵化的極權政體,並稱其為「回應式極權」——一種人類尚未遇到的一種新式極權。
就算疫情結束了,等待你的新香港什麼樣?8處香港景觀的改變或消失
香港的未來也許繼續富有,更可能動輒以大型建設來展示雄心壯志,不過卻會錯過建立更豐富、前瞻與精彩社會的機會。
評論|
李文亮逝世週年:願哨聲依舊響亮
李文亮醫生的遭遇和所表達的觀點是如此有公共意義,以至於體制不得不介入關於他的集體記憶。
評論|
如果有座新冰箱,裏面有1994年的趙少康
趙少康曾在1994年提出的「亡國感」與「慈禧太后義和團」,跟著他以全然不同的方式重返台灣政治舞台。
帝國時代:中國巨型互聯網公司的「壟斷」之路
先是巨頭收割市場,然後政府開始收割巨頭
評論|
雙面博索納羅:熱愛軍政府的巴西「鴕鳥政治家」
博索納羅上台兩年,巴西成為被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們如何理解這種「強人政治」?
1
...
182
183
184
...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