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從加州到德州,從中國到美國,我感受到的那些歧視

我在美國感受到的種族歧視由隱性變成了顯性,甚至上升到人身安危的程度。在大國對抗的時代背景之下自證無辜,有時是徒勞的努力。
2021年3月27日,美國紐約市皇后區,有集會抗議針對華裔人的暴力行為。
北美 國際 大陸 美國 族群政治 犯罪

編者按:在亞裔長者遭襲擊致死、亞特蘭大槍擊案等多起仇恨事件發生之後,美國爆發了反亞裔歧視運動,要求社會正視亞裔族群長期以來在美國遭遇的不公平對待。本文作者是一位先後在美國加州和德州生活的華裔女性移民,她向端傳媒投書,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在美多年的經歷與觀察。

在德州青年David的Facebook頁面上,我幾次見到他轉發與Covid-19疫情和種族歧視相關的內容。一次是一幅漫畫,中國國旗被改成蝙蝠的形狀,五顆星旁邊寫著「virus corona」;還有一次是一篇悼念疫情逝者的文章,他轉發並評論「一切都是因為中國人喜歡吃蝙蝠」。

我和David算是朋友,在不同場合的派對上交談過幾次,也互相關注了社交媒體帳號。當我問他究竟是怎麼看病毒、中國和種族的問題時,他搓著手,想了很久。「我並不討厭你,」他對我說,但他相信因為中國政府在疫情上沒有說實話,所以疫情才會在美國蔓延,他認為美國人現在經濟和健康上遭遇的困境,都是中國人帶來的。

這些言論是疫情的「遺產」之一。疫情前,David打兩份工。白天,他開Uber;晚上,他是奧斯汀市中心一間酒吧的調酒師。一個月收入3000至4000美金。奧斯汀每年三月舉行South by Southwest電影節, 每逢那時,他生意特別好,還能夠拿小費,一個月可以賺八千到一萬美金。這些錢足夠他在當地過上平均線以上的生活。但因為疫情,生意都走了,坐Uber的人越來越少,酒吧幾乎撐不下去,電影節改為線上舉行。他不是全職僱員,因此不符合領失業金的標準,連續幾個月收入不足一千美元。他後來去送外賣,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但月收入也只有兩千美金左右。

去年聖誕節的時候,他五十多歲的母親感染了病毒,病情迅速惡化。他叫了救護車把母親送進醫院,卻發現醫院人滿為患,不得不在急診病房躺了兩天,直到病情進一步加重之後,才被推入加護病房。如今母親出院快三個月,但身體仍未復原,「她現在走一點路就喘得厲害,晚上也睡不著,有時候會胸口痛,」David說,「我總覺得不公平,是『中國病毒』毀了我的生活。」

作為一個生活在俗稱「紅脖子州」的亞裔人士,疫情之前,我並不覺得自己在這有多顯眼。但現在,一張黃色臉孔可能招來橫禍。前不久,一位韓裔朋友去德州奧斯汀本地的超市H-E-B購物,排隊結帳時被兩個高大的白人男子堵住,他們指著她的口罩說,「既然你戴著口罩,就肯定是『中國病毒』。」說著就動起手來。這件事在亞裔群組裏傳開來後,人人自危,大家不再單獨出門,唯恐遭遇危險。

面對David,我解釋道,美國政府應該為應對疫情不力而負起責任,同時,美國政府不合理的經濟紓困政策,令廣大底層和工薪階層承受了許多壓力,甚至讓貧富差距在疫情中進一步拉大——客觀來說,這並不是中國的錯。那麼,讓普通的中國移民甚至亞裔群體來承受這些憤怒和不滿,是不是太過分了?

最近這一年多以來,我在美國感受到的種族歧視由隱性變成了顯性,甚至上升到人身安危的程度。但我的立場,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聽得進去。有時候,在大國競逐、對抗的時代背景之下自證無辜,亦是徒勞的努力。

2021年3月27日,美國加州洛杉磯市中心有集會抗議對亞裔人的仇視。
2021年3月27日,美國加州洛杉磯市中心有集會抗議對亞裔人的仇視。

我,究竟是「模範少數」,還是「入侵者」?

德州休斯頓西部郊區有一個小城叫做Katy,環境優美,公立教育質量排名全美前列,因此吸引了許多地產開發商和投資者。住在Katy的休斯頓人Adam有一天發現,自家門口進駐了一個來自中國的地產商,在這買下土地,準備建造帶有商舖、娛樂設施和公寓的高級社區。Adam看到黃皮膚的工人日夜不停地施工,工程進展非常快。福克斯電視台(Fox News)每日新聞播報都會提到中國人搶了美國就業,中美有巨大的貿易順差,中國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Adam開始擔心自己安逸又一成不變的生活會被中國改變,他開始「害怕丟掉工作,害怕賺不到錢,害怕無法維持家計」,而最先在中國武漢爆發的疫情令他將恐懼發洩到中國人的身上,他在Twitter上用「Kung Flu」指代病毒,「我覺得就是他們的錯」。

「與其說我歧視中國人,不如說是害怕中國人。」Adam對我說。現在,面積不到30平方公里、只有兩萬餘居民的小城Katy裏,有「亞洲城」(Asian Town)等商圈,有華人經營的幼兒園和中文補習學校,遍地可聽到華語。

德州首府奧斯汀也有類似的情況。本地居民抱怨Cisco等科技公司進駐城市北部的科技開發園區,而科技互聯網業多華裔、亞裔員工,他們的遷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亞洲超市、中餐館、韓國烤肉店,漸漸蠶食本地店舖。移民也抬高了房價。不久前,我家附近有一間開價八十萬美金的翻修別墅被一對亞裔夫婦以全現金的方式買下,在社區裏引發許多怨言。德州的房產稅2%,業主參照每年浮動的最新房屋估價額來繳稅,而房價的飛漲讓許多本地居民為了繳稅而節衣縮食,甚至因無力負擔而搬家。在社區的聊天群裏,有人直言「這個社區不歡迎這對亞裔夫婦」。

一些美國左派媒體將「亞裔仇恨」歸結為前任總統特朗普宣揚的仇外主義和由共和黨主導的排華政策。前文提到的David和Adam確實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可看作是「病毒陰謀論」的消費者。而作為一個通過留學、工作、移民的常規路線留在這裏的移民,我看到很多亞裔組織都通過論證「自身是美國合法公民」來強調亞裔存在的合理性,因而不時自疑:我,究竟是「模範少數」,還是「入侵者」?

幾年前剛剛來美國留學時,曾以為自己如果儘可能地融入美國社會,吃漢堡和牛扒,看橄欖球和棒球比賽,和同學一起去酒吧玩Beer Pong的遊戲,就可以被認可。那時在加州讀書,我努力讓自己的英文帶上加州女孩的口音,在社交平台上只發英文的狀態,但我發現針對自己的偏見和歧視並沒有因此減少。那時我總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幽默、開不起玩笑,是不是我小題大作了,是不是我沒有理解美國文化⋯⋯過著這種如履薄冰的生活。

我的朋友Nguyen是越南裔,她生在美國、長在美國,稱自己是「100% made in USA」,卻依然在街上被人罵「滾回你自己的國家去」。Nguyen曾騙自己,「當疫情過去之後,針對亞裔的歧視也會過去」。但是,當亞特蘭大槍擊案發生之後,她分享相關的文章、數據給非亞裔的朋友、同事,嘗試告訴人們自己的恐懼,「那些人都聳聳肩而已」。

同樣地,當我閱讀到槍擊案受害者的生平,流著淚對白人朋友說我很害怕的時候,他們看起來十分茫然。我才意識到喚起人們對亞裔的同理心和關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只得不斷地解釋,「那樣針對亞裔女性的仇恨犯罪,針對的就是我」。

2021年3月19日,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一名男子到槍擊案現場悼念遇難者。3月16日,當地三家按摩店及美容院接連發生槍擊案,導致8人死亡,其中6名為亞裔女性。
2021年3月19日,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一名男子到槍擊案現場悼念遇難者。3月16日,當地三家按摩店及美容院接連發生槍擊案,導致8人死亡,其中6名為亞裔女性。

亞裔被稱作「啞裔」,並非大家心甘情願做啞巴

亞特蘭大槍擊案發生後,全美各地都有反亞裔歧視的遊行。一位住在首都華盛頓的朋友去了現場,她說遊行的人群「乖乖的」,「安靜地舉著牌子站在廣場上」。

很多亞裔是第一代移民,拿著學生簽證或者工作簽證,對走上街頭這類事情格外謹慎。並非他們天生軟弱,而是許多客觀條件約束著他們。譬如參與社會運動,或者在社交媒體上發聲,時常與雇主的公司政策相衝突,一旦出現什麼意外,被公司解聘,丟掉工作,也就意味著沒了簽證,在美國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亞裔被稱作「啞裔」,並非大家心甘情願做啞巴,礙於移民的身分,通常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長久以來的忍氣吞聲,有時對於歧視和偏見,許多亞裔自己都像免疫了一般。

記得在南加州大學唸書時,曾和美國同學一起逛學校書店,裏面有售印著大學校徽的T恤、馬克杯、文件夾等紀念品。大家都是新生,一個白人女同學興沖沖地拿起一件套頭衫在身上比劃,另一位白人同學翻出套頭衫上印著的「Made in China」標籤,說「中國生產的東西劣質,不要買」。後來我在硅谷為一家投資公司工作,遇到投資人,直言「絕不投資中國公司,因為他們的財務報表都是假的,專利都是偷來的」。這些以偏蓋全的言論,我聽過很多,習以為常。

種族兼性別歧視也有。唸書時有白人男同學約我喝咖啡,閒聊幾句便想帶我回他的公寓。我明確拒絕後,他一邊試圖拉著我的手,一邊說「你就是太害羞了」,「你們中國女孩最喜歡白人」,他當時的話我至今都記得。同班有一位香港女生,穿禮服和高跟鞋去好萊塢參加舞會,在路口攔出租車時,竟遇到兩個中年白人上來詢問「一個小時多少錢」。這些苦水,我們也默默吞過。

有些歧視是更隱晦的,甚至連歧視者自己都不自知。亞洲同學曾經被助教私下稱讚,「你現在穿的很漂亮,像美國女孩一樣。」從海邊度假回來,皮膚曬成了小麥色,做完視力矯正手術摘掉框架眼鏡,也要被稱讚「你看起來真棒,不像是中國來的」。

還有的歧視是暗箭傷人。搬進富人區的華人朋友,在家附近慢跑,看到鄰居種的花草很美便駐足,用手機拍照,沒想到警車轟鳴而至——有人報警稱發現她行為可疑,覺得她想要偷東西。不容她辯解,兩個警察押著她步行回家取身份文件。半路上遇到了她的白人丈夫,警察見狀立刻變得十分客氣,馬上放了她走,還與他們揮手道別。

隨著口罩在美國的政治化,許多種族歧視因口罩而上升到暴力的程度。華人朋友在中餐館的門口,被人拉扯臉上的口罩,「一個白人男性,一邊動作蠻橫地拉扯口罩,一邊罵髒話」。中餐館的店員抄起鏟子從店裏衝出來,從店員和路人的反應裏,朋友才意識到,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好幾次。

有時候,沈默就是一種「共謀」。許多仇恨、偏見和污名化言論被淡化成「人們缺少對多元文化的認可」或是「黨派鬥爭」等等,消失在嘈雜的社會輿論當中。許多亞裔也下意識地待在自己的「泡泡」當中,不願追溯亞裔在美國面對的系統性問題,直到層出不窮的仇恨事件將他們拉回到現實當中。

「在美國的華人,有些並不真正明白歧視的含義」

「亞裔本身要先團結起來,但可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Selina Li對我說。她是華人,高中二年級來美國唸書,大學畢業之後在奧斯汀一家媒體公司做數據分析,如今在美國也呆了十幾年。

她的公司鬧過一場風波。項目經理投訴,因為項目中的華人員工喜歡在午休時間聚在一起說中文,經理不知道他們在聊什麼,覺得非常不開心,於是寫郵件給公司,希望禁止華人同事講中文。公司的高層回應了,給所有華人員工寫郵件要求他們改正行為,「多說英語,多融入公司文化」。

Selina Li感到不公,「大家在工作中都使用英文,只有休息時間才會私下講中文」,她認為公司的反應屬於歧視,並侵犯員工自由。她決定聯合公司中的華人同事一起寫聯名信投訴給人力部門和公司高層。她開始收集證據、查閲公司章程和員工手冊、撰寫文稿,很多華人同事也表現得義憤填膺,稱讚Selina熱心有擔當。

可是,當她真的寫好聯名信之後,絕大多數人都退縮了。他們中有些人害怕因此被辭退工作、簽證作廢,有些人覺得這件事本身也沒多嚴重,還有的華人同事本身不在這個項目裏,覺得事不關己。最後,她只收到寥寥幾個簽名,還有華人同事怪她多事,覺得「這樣一搞,老闆會給所有華人員工『穿小鞋』(指故意刁難)」。最終,這件事情不了了之。

「但是,一年之後,當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印度裔同事身上時,所有的印度同事都簽名了,事情鬧得很大,涉嫌歧視的人立刻被辭退。」Selina說,印度裔同事也是亞裔,但反應與華裔截然不同。

2021年3月20日,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有遊行抗議對亞裔人的仇視,途徑一幅黑人民權運動的壁畫。
2021年3月20日,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有遊行抗議對亞裔人的仇視,途徑一幅黑人民權運動的壁畫。

「我去過一些反對歧視亞裔的遊行,人很少,非常少,比BLM等運動少多了。雖然說亞裔(在美國)人數本來就少⋯⋯你看,媒體報導的也很少。」Selina說,「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怎麼能感召其他種族的人來幫助我們呢?」

「在美國的華人,有些並不真正明白歧視的含義。更有甚者,一邊說着抵制針對亞裔的歧視,一方面又歧視着其他族裔。」在美國生活十一年的的華人Giselle說。亞特蘭大槍擊案發生之後,她參加了一個華人微信群,裏面大多數人都不支持BLM運動,並非常抗拒在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使用「Asian Lives Matter」的標籤。

「群裏的好些人說出歧視非裔美國人的言論,抱怨一個非裔被壓死之後,非裔就能打砸搶這麼多個城市。也有人用『黑垃圾』稱呼喬治·弗洛伊德,說他得到了鉅額賠償。也有支持警察的人,生怕自己被認為是反對警察的暴民。」最後,Giselle在微信群裏成了不受歡迎的那位,群組成員建議群主踢掉她,她便主動退了群。

作為支持BLM運動的華人,Giselle說自己「被各種圍攻,罵是『跪婦』,『舔黑人的腳』」,「被『房東群』、『媽媽群』、『投資群』等各種微信群踢出來過」。她覺得,現階段華人內部的分歧太大,更不要提和韓裔、日裔、越南裔等不同族群的亞裔聯合起來。「華一代和華二代的政治觀點存在巨大差異,學習理工科的華人和學習人文教育專業的華人看世界的角度又有不同,特別是她遇到的川粉(指特朗普的支持者)都不願意進行理性討論,擺事實講證據,而使偏向於人身攻擊,煽動性語言,這就很難溝通了。」

令我困惑的還有來自中國國內的冷嘲熱諷。微博上關於亞裔被歧視的新聞,最常見也最多讚的評論往往是:「他們又不是中國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即便很多受害者是中國留學生、是旅遊探親的普通人,也會被罵「怕被歧視就滾回中國」。在一些中國網民眼裏,日本人是「鬼子」,韓國人是「棒子」,於是我看到一個高讚評論說「日韓在國外不待見中國人的少了?你想要挺人家?沒聽過『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嗎?」

最近,我開始在德州本地的亞裔Facebook群組裏學習防身技巧。有人分享了免費的防身課程,是本地一些健身教練聯合起來做的公益項目,教授跆拳道、空手道和泰拳裏一些基本功。在有可能遇到的危險時刻,保護自身安全為先。如Giselle的一些活動人士,仍在社群內尋找求同存異的可能。她認為在切身利益受到損害的情況下,有少數持不同意見的華人組織能夠磨合,傾聽彼此的聲音也是好事,因為「對抗種族歧視是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來日方長」。做這個國家的異鄉人,亞裔已有百餘年歷史,但爭取平權的道路,卻才剛剛開始。

讀者評論 3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要是我是美國人我也會稱這是中國病毒美國人也沒什麼不對吧 不對的是你明知道有歧視還要移民過去的人吧

  2. 最近有个微博挺火的 叫“华人造反,十年不成” 讲反亚裔仇恨游行直接被内斗瓦解了 绝了

  3. 华人可能确实是世界上最善于内斗的民族……从评论区的留言可见一斑。大家都缩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对素未谋面的人恶语相向。用一个个扁平、片面化的标签贴在对方脑袋上,仿佛自己已经洞彻对方的每一个想法与观念。殊不知不论是个人、组织、社会还是国家都是复杂且多元的,加之媒体的偏向性报道,使得每个人的偏见更加根深蒂固。
    回到文章本身,作者对于在美华人所遭受的歧视描写地鞭辟入里。由于第一人称视角,尽管文章中存在许多主观情绪上的判断以及描写侧重,对于American Asian这一群体精准的心理描述与剖析使得其仍不失一篇好文章。试想作为移民群体,时时刻刻身处这样的环境工作生活,遭遇歧视算是习以为常了,正说明基于种族的刻板印象已经相当严重。作为描写在美亚裔处境的文章,评论区许多人似乎搞错了重点。“因为大洋彼岸的CCP做了什么什么”而遭受不平等对待难道是一件合理、理所应当的事情吗?同样有部分评论试图通过将在美亚裔分割为“普通移民”“留学生”等不同群体割席,来说明亚裔的境遇“可能”没有那么糟糕。但实际生活中的racism可不管你是何种群体,他们认的只有你这张Asian脸。可能要等到事态发展至进一步流血的地步,一些人才能认清自己是谁,不论是墙里还是墙外。希望在那之前,我们仍然有可以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与余地。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4. @madlex 美国亚裔是特有名词,因为白人至上主义美国人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分不清。

  5. 在一個沒有公民活動、利己主義社會成長的人,去到外地怎麼就可以突然醒覺過來?
    爭取甚麼的,最好是你來付出、你承擔風險,我(無成本地)背後支持一下
    怎麼可能組織團結起來、動員起來?

  6. 回錢錢,我明白這是自述,但這若傳出去是有危險的。後面的段落就算了,作者可是利用「讓普通的中國移民甚至亞裔群體來承受這些憤怒和不滿」來偷渡(不論作者有意無意,我認為這是偷渡)「這並不是中國的錯」,我記得美國前後兩任政府對此都是持相反意見的。更別提不少亞洲人覺得這是中國政府的鍋。作者這樣輕描淡寫地忽悠過去,恐怕會讓不明究理的人覺得這是多數亞洲人的想法。
    對,我再重申一次,我明白這是自述,只是作者似乎想為亞裔發聲,卻把許多亞洲人以及美國政府不認同的意見寫進去,我認為不妥。

  7. 求译成英文,增加亚裔所遇的能见度谢谢。其他大媒体还不会这么细致的供一个人讲述自己的经历,但你们做到了。

  8. 既然是自述,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然客觀正直無錯誤。所以樓下可以提出異議,但真的不必覺得作者在為某些人及國說話或撇清責任。
    倒是很同意 @TomN5A 的觀點,我們(中國國內)真的甚少接觸有關平權的一切事宜哪怕這些事關自己,我們太習慣了在地下工作哪怕只是抱怨。說得悲涼點,這是命,是一生下在這一國度就註定的,如果不認命的,要麼早就逃離了,要麼已經被碾碎消失在風裡。如果從記憶中都找不到抗爭的痕跡,又怎能期望僅憑後天的努力獲得力量?也許努力過了,也失望了;耳聞目睹失敗者的慘狀了,就不敢了。
    當然,我的這番話不是為這群生活在紅色陰影下的人辯解什麼,他們當中很多人可能尚未開化,對“抗爭”嗤之以鼻,對外國人的“假貨”“無誠信”的指責不明就裡,更不明白我們背負上的很多罵名其實已自近代開始。而我們想要擺脫這些罵名的唯一可能,可能並不是靠比狠鬥勇,而是真正意識到我們究竟少了一點什麼,能使我們昂起頭的不是“長技”,而應是人本來就有的自尊/自信/自愛。不想在此再追根溯源討論小農經濟造成的“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影響(篇幅所限),但古代畢竟也有宗族鄉長來維護一方安寧呀!如今卻是“四不像”,就好像一副副精美堅固的皮囊“為阿中出征”,但內心是空的,一擊即碎,便作鳥獸散。

  9. 亚裔在美国受到的歧视里,ccp要负多少责任呢?包括美国人对中国公司窃取知识产权的指控,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希望作者周知

  10. 大多數段落可以理解,但是這作者在頭幾段就把中國該負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實在有些看不下去。真想問問這位作者知不知道李文亮這個名字。
    另外,我的親朋好友們(其中有的出差過,有的就住美國)都有分享過黑人歧視亞洲人的經驗,所以其實我可以理解為何不少亞裔不願支持BLM。
    還有,多個城市商家因為BLM被搶被砸是事實,我就有美國的朋友分享過他很喜歡的義大利餐廳被砸就不做了,他們又何其無辜?我不覺得這有多難理解,但作者寫得好像是完全無法理解似的。
    作者當然可以不認同,但是完全沒有提到反對方的論述,後面甚至直接說對方都不願理性討論,wow,我美國的親朋好友也不超過15個,就有不少理性的經驗分享,很難想像為何作者偏偏都遇到不理性的人。當然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啦,但我覺得作者如果真心想理解的話,不應該太難才對。

  11. Chloe的长发在风里飘表示:

    _Tangvictor
    你装什么外宾?你不知道中国人无法团结的障碍就是CCP吗?你知道大陆有多少民间组织被取缔吗?你不知道现在大陆当局对公民空间的容忍度是零吗?

  12. Chloe的长发在风里飘表示:

    哈哈哈哈哈,那作者赶紧,把华大妈的娃杨洁篪的娃无数中共官员的娃无数央视主持人的娃从美国救回中共国吧!!免得他们被歧视呢,没准作者还能有一袋狗不理包子吃呢。

  13. 笑死了,就算世界上的亚裔只剩评论区的各位,估计也团结不起来吧,或许这就是现实。

  14. 這就是中國人不惹事,怕事的表現!在中國長大到十來歲的,後來移民到美國或者歐洲的一代實際還是沒有受到多少民主思維的影響。他們根本不了解權利是要爭取和維護的。至於國內的中國人,很多時候都是排外和不知道如何於其他種族共存的。到現在,中國都沒有多少真正上的移民。

  15. 文中提及到亞裔被稱作「啞裔」,「啞裔」一詞的英文原文是什麼?有沒有人知道?

  16. 不买made in china实在算不上歧视吧,国内不买国产奶粉的父母又算什么?

  17. 看到楼里的各种评论就能知道诸位在国外被歧视真是一点不冤枉,有些人到现在都不明白,你再怎么喊着自己不是中国人自己不一样,在欧美人眼里都只是黄皮肤小眼睛的chink罢了,仅此而已

  18. 表述里用了“都是”,这本身就已很难逃开“以偏概全”的逻辑问题了。就好像说,大陆人都是被洗脑的,美国华裔都是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这种明显的以偏概全,不至于看不出来吧?

  19. 同意Katiefish,美國政府當然對疫情負有責任,但把中國政府在其中的角色撇得一乾二淨也說不過去吧?就算有太多分不清楚「中國政府」不代表「中國人」或「華裔」的美國人,也不需要跟著中國政府的口徑昧於事實。

  20. 直言「絕不投資中國公司,因為他們的財務報表都是假的,專利都是偷來的」。這些以偏蓋全的言論……確定這叫以偏蓋全而不是事實???

  21. 討厭一個國家的政權/政府/party不等於在種族歧視你。

  22. 这些种族偏见都来源于一种模糊的归罪,比如文章里说的因为“病毒从中国来”,或者“亚裔移民太多导致本地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其实把亚裔换成欧洲白人,甚至是外星人,问题都是一样存在的,本质和亚裔并没有什么关联。
    要不被歧视,很简单,就按人类本能来行事,对这些侮辱予以还击,就算是打架也在所不惜。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不管是white trash还是WASP。
    受到主流社会尊重则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这是华裔的一个困境。在美国,要挣脱这个困境,恐怕还是需要全族裔作为一个集体的共同努力,现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学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走非体制路线(犯罪,黑帮),但可以学印度裔捧出自己族裔的杰出代表,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可惜,华人太善于内斗和算计,这种路线未必能够有效。

  23. 母國本身就是極度碎片化的社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同時又對政治、群體行動畏之如虎,對自身權利的範圍和保護都沒有概念,又如何能在走出黨國母親營建的「溫室」後,忽然學懂站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24. 武汉病毒喊得爽,逃英就进火葬场
    自食其果咯,求仁得仁。港台亚种依然是支那人,舔得再凶都是chink

  25. 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倒是刻画得有几分形象

  26. 一楼真是太孤陋寡闻了,哪天也让你遇一遇开开眼界吧,这些事情多了去了。

  27. 從文中稱呼可看出,“亞裔”“華人”“中國人”“黃種人”……作者似乎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寫作對象爲何,此類彈弓手文章只反映了作者恐懼到語無倫次,既然如此困苦,不如回去?回何處?亞洲?日本?新加坡?中國?CHINA TOWN?作者一定有答案。

  28. 性别与种族相交织着

  29. 一樓才是大外宣吧,笑死我了

  30. 楼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太佩服了。

  31. 這位劉文,是大外宣的寫手吧,怎麼報導上的歧視見聞全都被你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