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政治
陸配鼓吹「武統」遭限期離境,兩岸敵意下言論自由碰撞國安紅線|Whatsnew
台灣政府指,言論自由不是武統台灣的藉口,觸犯法律底線就要依法嚴辦。
軍費佔GDP比例多少才合理,圖說台灣國防預算是高還是低?
政府與社會必須開誠布公討論資源取捨,台灣是否願意為強化國防,犧牲其他領域的支出。
中國兩會閉幕,「提振消費」被列為政府首要目標|Whatsnew
一些分析認為中國似乎並沒有轉變經濟發展的重心。儘管提振內需被列為關鍵目標,但政府仍然更專注於發展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產業。
香港集會、馬尼拉被捕、海牙受審,杜特爾特案對菲律賓意味着什麼?|Whatsnew
如果沒有馬科斯政府的配合,國際刑事法院不可能成功逮捕杜特爾特。
美國,一群失望的年輕人在「建設」共產黨|端聞 Podcast
他們一出生就在不斷經歷資本主義的危機,美國夢已經不復存在。
誰是「Liu Lijun」 :在打擊外國學生的狂歡中,尋找那張微笑的臉
一個虛構名字的誕生,和它背後的網絡謠言製造機器
美股下跌引發擔憂:特朗普故意製造美國經濟衰退,以改變美元體系?|Whatsnew
特朗普經濟團隊的美國經濟「再造」路線十分冒險,但若成功則會收益巨大。
美國如停止軍援烏克蘭,歐洲真能獨自上戰場?
歐洲矢言「重新武裝」,填補美國可能留下的空缺。擴軍買武器全都是錢,錢從何來?
評論|
第75屆柏林影展,政治在此已然是雙重標準?
關注議題的柏林影展,現在卻似乎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表達自由不再暢通無阻了?
全球多地婦女節遊行反對性別暴力與右翼政治,但亦現「遊行無效」憂慮|Whatsnew
在政治環境變化下,女性遊行也遭到打擊,或是出現分化和分歧。
評論|
美烏關係裂痕背後的深層次分歧:烏克蘭到了需要「放棄」的時候了?
烏克蘭在2022年的戰略成功,令澤連斯基當下仍不願意接受一個更為灰暗,但也會更為現實的戰爭前景。
評論|
台灣「大罷免」關鍵六席:藍白敵人論,為何無法讓綠營翻轉國會?
國會翻盤關鍵在民進黨須於6區重現賴蕭得票,說服選民「把罷免當選舉投」,才能跨過門檻,創台灣選舉史紀錄。
1
...
15
16
17
...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