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32萬人在當天走上了貝爾格萊德的街頭,這是近來塞爾維亞歷史上最大的社會抗議。2024年11月1日,塞爾維亞第二大城市諾威薩德火車站天花板塌落導致15人死亡。事故引發了人們對政府系統性的腐敗和現狀的不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街頭遊行持續在城市之間蔓延和連接。
發生頂棚倒塌的諾維薩德火車站是匈牙利-塞爾維亞高鐵鐵路(下文簡稱「匈塞鐵路」)沿線一站。在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匈塞鐵路的項目下,該車站於2021年開始全面重建翻新,2024年7月,剛剛重新開放。
塞爾維亞的學生們從高校發起「封鎖運動」和遊行接力,超過80所大學學院被「佔領」,運動逐漸蔓延到其他社會群體。中學教師、律師罷工,退伍軍人和農民和東正教宗教人士也表示支持。3月15日週六的抗議活動被稱為「15 for 15」,以紀念車站15名受害者。當晚7點,遊行的人群遭到某種超聲武器的襲擊。此後不到一週,超過五十萬人在網上發出請願書,要求調查遊行時安全部門是否對普通人動用武器。3月21日,一名因火車站屋頂倒塌而陷入昏迷的19歲少年最終不治而亡,事件死亡人數增加至16人。人們再次發起哀悼,重申尚未得到回應的訴求。3月24日,北約對南聯盟進行大規模空襲26週年紀念起始日,遊行持續在街道上進行。
面對塞爾維亞長期惡化的民主政治生態,學生和年輕市民開始另闢蹊徑,摒棄代議制民主,探索直接民主,以此來恢復和實踐政治參與的真實性。沒有領袖、沒有面孔、沒有署名,在網絡meme、諷刺玩笑和政治宣言的口號下,年輕人別具一格的遊行規則和「反政治」的抗議姿態,則成為本次抗議的一大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