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評論|
「胡錫進」的前輩們 ——大衆政治時代的反動新聞人
他們擁抱災難,擁抱極端事件。平靜的世界對他們是毒藥。知道如何利用/解釋災難,一直都是這些人的必備技能。
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經歷封城、「武統台灣」,他們選擇留下還是離開?
「我越來越覺得自己像一個二等公民。」
陳紫娟千里「開庭記」:從深圳到鳳縣,去守候一位人權律師的庭審
2022年的這個夏天,律師常瑋平正以自己38歲的生命,承受着一場生命中的風暴。他的堅強,讓妻子陳紫娟感到驕傲。
評論|
美國《芯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芯片法案》對於美國來說,不一定利己,但絕對損人。其對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助益有限,但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殺傷力則比較確定。
基隆中元祭:不再打破頭後,年輕參與者如何看待百年傳統的變與不變?
基隆中元祭迄今已有168年的歷史,在這百年洪流中,有哪些改變了?又有哪些不變?
「害怕也是一種瘟疫」——香港攝影師捕捉人類疫下狀態
策展人黎健強形容照片令這些景物既捕捉了真實,也像是一首首情感豐富而具表現主義風格的詩篇。
茉莉:在疫情和崩壞的時代裏,我跨越半個地球只為遇見腹中的小生命
世界仍在崩解,病毒依然蔓延,但我們都繼續努力活著,帶著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掙扎著去爭取自由,哪怕只是個體孕育生命的自由。
評論|
蘇州和服事件:「尋釁滋事」的警察,和中國後績效合法性時代的保守怪圈
「中國人」的身份,一個不斷在王朝更替和民族融合中產生新的內涵的身份,從未如此具有封閉性。
評論|
水果王國的美名與破口:中國打組合拳制裁,台灣如何走出農業困境?
中共圍島軍演直接影響到台灣能源進口,但多數人不解的是,這和農業有何關係?
評論|
暴力鎮壓與健康碼賦紅:經濟下行期的維權抗爭能否突破國家的管控?
河南村鎮銀行儲戶維權是中國各地正在發生的維權事件的代表,證明看似嚴密的極權主義監控體系背後仍然潛藏着改變的力量。
拉什迪的文學和政治的拉什迪
在拉什迪快要退場卻又過早地預演的時代裏,一場似是遲到乃至無妄的創傷。
評論|
帝國的同謀?——烏克蘭戰爭陰影下被審視的俄羅斯文化
徹底反思帝國和「殖民」遺產,是俄羅斯從知識階層到普通民衆在未來必須直面的挑戰。
1
...
138
139
140
...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