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評論|
民主、進步、辣台派?數說誰是蔡英文支持者
支持蔡英文的選民,在民主價值上有更高比率認同「民主政治是最好的體制」,但未必更為支持言論自由和多元主義。
中共二十大:黨代會的政治表演與習近平十年執政關鍵詞
習近平執政後,隨著其權力的集中,政治表演也越發圍繞其個人及權力層展開。
北溪管道襲擊六問:水底攻擊如何發生?深海襲擊誰有管轄權?
襲擊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然氣洩漏事故之一,也可能是「混合戰爭」升級的先聲。
評論|
V太太:校園文化與師生關係,如何將少女打造成性暴力受害者?
父權社會的性別規範,在男性教師和女學生之間打造了一組獨特的互動模式。
二十大前的北京:空蕩的機場、稀少的遊客和作爲景點的人民大會堂
北京就像被一個無形的結界籠罩。
美國中期選舉前瞻之一:民主黨選情下滑,拜登餘下任期會否舉步維艱?
民主黨似乎無法擺脫執政黨在中期選舉的傳統劣勢。
活動預告:「台灣認同」之後,中國威權陰影下的公民民族主義
在外有中國威權侵逼威脅,內有共同體想像再次離散迷途下,台灣共同體想像的最終答案是什麼?
評論|
黃哲翰:新媒介上的台灣民族夢——如何面對社群離散與身份政治的挑戰?
網路媒介傾向將原本的公共領域分裂成個人私密的身份政治,進而淘空公民民族主義的根基,使得對共同體的想像再次離散。
在旅客清零的日子,他們在水貨區、旅遊區開店,重新耕作「香港特色」
「過往10年,你覺得代表香港的是甚麼?」
台灣身分證、居留證上的個資太多?他們想要隱私,更想擁有選擇權
「不是每個人都想父母名字、婚姻狀況被揭露,每個人對於幸福美滿的定義不同。」
二十大前防疫收緊,基層衛生官員自述:現在不是想控制疫情,是想控制人
高層還在強調,疫情防控是算的總賬、講的大局、幹的大事,裏邊蘊含着大智慧。不講科學,講政治,這就沒話說了。
史書《烏克蘭》:英語也寫,烏克蘭也寫,歷史學家浦洛基的書有什麼特別?
跟長久以來被俄羅斯/蘇聯所宰制的帝國敘事「直球對決」 。
1
...
133
134
135
...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