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媒體
評論|
李立峯:網絡新聞只能是低檔產品,喚不起付費意欲?
眼前的難題其實有再多一重的複雜性,因為我們不只是要分析現時人們的付費意欲,還要估計人們的付費意欲會如何發展。
評論|
馬傑偉、朗澄:靜待新一代網媒Craftsmanship誕生
當網絡工具漸多,出現各種匠心獨運的內容的機會亦會更多。新一代媒體工作者將會從中發展屬於自己的職業技藝與志趣。
媒體寒冬,地方記者只能為五斗米折腰?
當報社只看重業務而輕忽新聞,有人離開、有人消極以對,還有人選擇將好內容轉到別的平台發表,讓新聞魂能燃燒下去。
評論|
馬傑偉、朗澄:紙媒網媒的跨代矛盾
紙媒巨變,紙、網齊驅。在轉軌之際,新丁老鬼,代際碰撞在所難免。
付費訂閱是媒體的救命良方,但只是存活的第一步
製作內容的門檻下降,新聞、內容供過於求,「付費訂閱」的模式賦予了每則新聞價值,但確定價值後,商業才剛剛開始。
流量的死亡螺旋,你走到哪個位置?
互聯網將用戶最珍貴的資產「時間」,轉換為虛擬世界的貨幣「流量」。近年,流量的貧富懸殊正在拉大,「內容創業」真能成為救命稻草嗎?
專訪傳播學者Victor Pickard :未來屬於不追求利潤的媒體
公共媒體模式是最理想的,次之是非營利媒體模式,而營利模式沒有太多的前景。
香港網絡媒體聯合聲明:我們有權採訪
一如所有新聞機構,網絡媒體也是為公眾利益服務 — 為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送58億納稅人金錢予迪士尼?為何政務司司...
評論|
今天,媒體人要贏的到底是什麼?
政治壓力與數位衝擊,如何同時打贏這兩頭巨獸?單靠前線新聞工作者的熱誠,可能嗎?
評論|
陸子鈞:錯誤KPI,加速媒體死於寒冬
今天的媒體,不得不在暴風雪裏求生。沒人知道怎麼走,但盲目亂走只會大幅降低存活機會。
進軍香港、又製造汽車,樂視到底在打什麼牌?
視頻網站優勢不再,又大手筆進軍體育;每賣出一台電視或者手機都在虧錢,但樂視又開始生產汽車。樂視到底在幹什麼?
評論|
柴子文:如何殺死一份報紙
生死存亡之際,《明報》的讀者和作者,可以從《南方週末》之死得到怎樣的啟示?
1
...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