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媒體
POYi全球年度圖片獎公布 疫下再次凝視人類的臉
疫情持續兩年,口罩長期遮擋臉容,使我們難以察看對方容貌和進行溝通。照片正好讓我們直視相中人物的悲傷、希望、自豪和堅毅。
當俄羅斯傳播機器遇到中國審查——戰爭假消息怎樣在大陸互聯網「滾雪球」?
在大陸網絡,「指責烏克蘭製造假消息的愈來愈多,指責俄製造假消息的,反而成為邊緣聲音。」
【Plus會員季度圓桌】當社運退潮,威權再臨,紅線下的記者如何繼續做新聞?
他們的經歷又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烏克蘭的戰爭傳播:推特與Tiktok時代的「全民資訊戰」
從普通民眾到總統,烏克蘭深知,遠不止真槍實彈的前線,戰場還包括充斥着政治宣傳與虛假新聞的網絡陣地。
當理想碰到荊棘,香港新聞之路如何走下去?
「有朝一天,新聞的真象可能就保存在你內心,最後的防線就是你。」
中日混血兒的香港製造:咖啡樹需要新家,才能走更遠
香港賦予了她的前半生事業,她決定以「香港製造」回饋這個地方。她想把香港咖啡豆帶到大阪世博,惟農場遭斷水斷路。
2021年度圖片回顧:痛苦使我們更堅強
令悲劇不至於孤獨承受所有痛楚。
紅線下《立場新聞》的最後一夜
「傳媒的責任是監察權力、制衡權力,定必繼續為無權者、弱勢和小眾發聲。」《立場新聞》2014年創刊。昨天,它宣告停運。
評論|
「煽動」罪下的《立場》:從《主場》走來,近十年倡議媒體之路的終結
尚存的香港,或許仍存有的一點優勢是,人們曾經看過社會言論平衡的樣子。
驚奇再起、又起、三起:《蜘蛛人:無家日》預告什麼樣的2022年?
無論2022年的電影或串流產業會有什麼結構劇變,迷因都不再專屬某家公司,而是已滲入各種新舊商業模式的血液……
那場遇冷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如何成為官媒筆下「五光十色的優質民主」?
一場嚴格篩選、投票率新低的選舉,一方面被描述成「五光十色」、「踴躍投票」,另一方面拔高成「優質民主」。
紀錄片導演陳巧真:拍下一個人在捍衛的,僅餘的方寸及尊嚴
「或許我也會死在這裏,沒有人知道,最好。」
1
...
14
15
16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