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多一點聖誕節氣氛和 Mariah Carey 主唱的背景雜音之外,上上個週末似乎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 2021年例假日。然而全世界的電影院卻在那幾天默默寫下一個振奮人心的紀錄:
《蜘蛛人: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港譯「蜘蛛俠:不戰無歸》」,陸譯「蜘蛛俠:英雄無歸」)上映第一個週末,就以北美票房1億美元創下歷史第二高紀錄,並以全球票房6億美元成為歷史第三高。一個星期後該片就超越《長津湖》的9億和《你好,李煥英》的8.8億,並以剛剛出爐的統計數據共10億美元的票房穩坐2021年全球冠軍。
美國娛樂產業媒體 Variety 將上映的那個週末形容為「影史最重要的週末」。不過接下來「劇情」當然不會這麼簡單順遂(註:本文無劇透)⋯⋯
你是迷因、我是迷因、他也是迷因
所以我們不只是剛剛在電影院看了一部由迷因改編的電影。我們就身處在那個由迷因搭建的 Metaverse 電影宇宙裡。
“Where is Tobey? Is he safe? Is he alright?”
幾個月前一個蜘蛛人電影迷因借用了《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的經典場景畫面,讓剛剛以 Darth Vader 身份甦醒的 Anakin 抓著西斯大帝猛問某人的安危和去向。
如果這個迷因讓你有點在狀況外,附帶說明 Tobey 指的是始終未能在《蜘蛛人:無家日》預告中現身的 Sony 第一代蜘蛛人Tobey Maguire。
從一年前傳出最新一集蜘蛛人將有平行宇宙情節線開始,關於誰有演、誰沒有演的耳語就像病毒一樣在全世界影迷之間四處流竄。這種對蜘蛛人的資訊渴求狀態展現在不斷變種的網路迷因之上,而這些迷因前仆後繼的傳播力又進一步強化了渴求的力道和範圍。
《蜘蛛人:無家日》的發行商 Sony Pictures 以及共同製作的 Marvel Studios 自然是背後搧風點火的主嫌:幾個月以來每一支曝光的預告或片段都經過精心設計,用來否認某些預測或是引發更多其他臆測。Marvel Studios 更早就熟練於操作男主角 Tom Holland 那些看似無心、其實經過公關行銷團隊嚴密編排的「說溜嘴」劇本。
媒體估計 Sony 在全球總計投入了的行銷預算可能已經超過製作成本的2億美元,藉以確保觀眾可以在上映當日處在最強烈的渴求狀態。他們的行銷足跡幾乎遍及各種社群媒介,並積極主攻和他們目標市場有廣泛重疊的遊戲社群。所以除了在 TikTok 上舉辦首映直播活動之外,他們更和疫情期間話題不斷的遊戲平台「要塞英雄」(Fortnite)合作上架蜘蛛人角色模組(或稱皮膚)。另一個遊戲平台「絕地求生:刺激戰場」(PUBG Mobile)除了提供了角色模組以外,還設計了更深入的遊戲內容結合,務求玩家可以完全沉浸在即將上映的新片情境之中。
然而2021年最擅長操作網路受眾的,還是全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 AMC Entertainment 的執行長 Adam Aron。
AMC 早從預售階段就和 Sony 合作發行《蜘蛛人:無家日》的 NFT 非同質代幣,直接綁著電影預售票一起銷售。果然預售票一開賣就創下僅次於《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的銷售紀錄,並伴隨著買不到票的抱怨貼文湧現網路社群。沒買到票的觀眾和被抱怨貼文激起購買欲的觀眾湧向其他平台預購,接連創下各平台預售紀錄甚至弄壞系統主機。
AMC 的股價從今年6月的廢紙邊緣,一路被迷因股民拉抬至今,使這家影史上地位最重要的放映通路突然變身成為完全由散戶(包含影迷、電影院粉絲、追逐迷因的網路公民)所控制的企業。AMC 執行長 Adam Aron 也和這群自稱猩猩的新股東建立了緊密的互動關係,帶領他們追逐各種充滿新奇有哏的話題(比如「買股票送爆米花吃到飽」之類的噱頭)。這位執行長已儼然成為猩猩大軍的首領。如果這聽起來簡直就是電影《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又譯「猩球崛起」)系列電影的劇情,它真的就是。這些散戶最一開始在網路社群 reddit 中使用的簽名檔就包含了這句出自該系列電影的口號:「Ape. Together. Strong.」。
不意外地,上週《蜘蛛人:無家日》上映之後的熱度進一步刺激猩猩群的沸騰情緒,使 AMC 股價在上週五一口氣飆升20%,創下7月以來的新高。
除了改變放映業之外,迷因也在劇烈改變賣電影的方式:
在《蜘蛛人:無家日》之前,2021年整個地球上最多人看過的新片是一部串流電影 —— 由 Gal Gadot、Dwayne Johnson、Ryan Reynolds 三位巨星主演的 Netflix 原創電影《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上架24天就達到220億分鐘觀看流量的《紅色通緝令》和《蜘蛛人:無家日》都是差不多2億美元左右的造價,但 Netflix 的行銷團隊簡直像開玩笑一樣漫不經心地賣片。《紅色通緝令》 推出的幾支社群行銷短片幾乎都沒在認真談電影。比如 Ryan Reynolds 突襲古董展或是大談自己剛剛買下的足球俱樂部之類,完全把電影行銷當成個人社群帳號在經營。
就像 Tom Holland 的漫不經心一樣,Ryan Reynolds 的無厘頭舉止同樣都經過公關行銷團隊評估計算。在傳統媒介(電視、報紙、廣播和戶外看板)陸續失去影響力的年代,這種跳過中介者、直接面對受眾的溝通方式已經被 Netflix 一路推成主流,並開始被其他片廠仿效。
無論2022年的電影產業或串流產業還會有什麼結構上的劇變,我們都可以確定迷因不再只是專屬某家公司的基因,而已經快速滲透到各種新、舊商業模式的血液裡頭。所以我們不只是剛剛在電影院看了一部由迷因改編的電影。我們就身處在那個由迷因搭建的 Metaverse 電影宇宙裡。
你是翻拍、我是續集、他是重開機
這身刀槍不入的防彈衣是由 Marvel Studios 總裁 Kevin Feige 親自以劇情彩蛋縫製而成。觀眾因而產生錯漏任何一個彩蛋的焦慮或是擔心被已經看過電影的人提前爆雷,不得不盡可能在第一時間趕往電影院觀看。
《蜘蛛人:無家日》的兩個合作片廠 Sony 和 Marvel Studios 正好代表了好萊塢應對 COVID-19 後市場動盪的兩條出路。
Sony 是目前好萊塢主流片廠中唯一沒有自營綜合性串流平台的一家。這使他們在過去兩年疫情中的產業動盪裡頭完全避開了同時跨足「傳統通路」(如電影院、電視台)和「串流通路」所產生的內部矛盾。堅守傳統通路的 Sony 不用跟電影院通路陷入長期空窗期爭執,也不用像 Marvel Studios 那樣為了票房分紅少給而與 Scarlett Johansson 鬧進法院,更不會像 WarnerMedia 那樣因為採取同步上架串流策略而和旗下創作者如 Christopher Nolan 撕破臉,甚至導致主要決策者 WarnerMedia 執行長 Jason Kilar 即將在2022年下台一鞠躬。
Disney(含Fox)、Warner、Universal、Paramount 等好萊塢片廠都因為同集團的串流服務優先的理由,減少賣片給其他串流服務。Sony 因而成為唯一可以買到主流片廠等級製作的地方。這種地位使他們獲得極大的談判力量,成為幾乎沒有對手的串流軍火供應商。蜘蛛人宇宙(包含衍生獨立電影如《猛毒》Venom系列電影)正是他們家貨架上待價而沽的上等貨。比如《蜘蛛人:無家日》接下來從電影院下檔之後,並不會像他的 Marvel 好朋友們那樣直接上 Disney 的串流服務 Disney+,而是優先賣給了另一家好萊塢片廠 Lionsgate 所經營的付費電視頻道 Starz。 小蜘蛛必須等待 Starz 的播放合約期滿之後,才能在 Disney+ 平台上與其他 Marvel 電影團聚。
另一方面,Marvel Sudios 則繼續站在2019年由他們一手創造的影視產業顛峰之上睥睨所有競爭對手。
2021年 Marvel 宇宙的電視節目開始進攻串流世界之時,Marvel 電影則繼續在不穩定的後 COVID-19 電影市場中維持戰無不勝的紀錄:《尚氣與十環傳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 )、《黑寡婦》(Black Widow)、《永恆族》(Eternals)分別都賣出合乎預期甚至超乎預期的票房。美國媒體 Variety 因此將 Marvel 電影形容為「刀槍不入」(bulletproof)。這身刀槍不入的防彈衣是由 Marvel Studios 總裁 Kevin Feige 親自以劇情彩蛋縫製而成。觀眾因而產生錯漏任何一個彩蛋的焦慮或是擔心被已經看過電影的人提前爆雷,不得不盡可能在第一時間趕往電影院觀看。
彩蛋文化源自1970年代末錄影帶問世之後才產生的影迷行為。錄影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暫停、倒帶、慢動作等新魔法,影迷開始互相交換這些以前在電影院大銀幕上來不及看到的細微線索。彩蛋文化在1990年代末的 DVD 時代又以「幕後講評」音軌的方式被發揚光大,變成特定產品(如導演版、珍藏版、終極版)的賣點。2000年後的網路社群時代雖然摧毀了 DVD 幕後講評的商業市場,在此同時也讓彩蛋文化變得更普及、滲透率更高。
然而最具影響力的創新還是2008年 《鋼鐵人》(Iron Man)之後 Kevin Feige 開始的革命性作法:透過綿密佈建在每一部 Marvel 電影中的彩蛋、線索和互相客串(crossover)橋段,打造出一個你每一次都會刷卡付費的「彩蛋訂閱制」服務。
《蜘蛛人:無家日》的熱賣驗證了這個彩蛋訂閱制服務的存在,讓觀眾願意拋下防疫焦慮趕往電影院追彩蛋。
然而在此同時,「願意出門看電影」並不意味著「不挑菜」。《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導演 Guillermo del Toro 同一週推出的心理驚悚劇《夜路》(Nightmare Alley)雖然口碑不俗(Rotten Tomatoes 的專業影評分數是80%),卻只在北美賣出了難堪的290萬美元票房。然而近期最具指標性的滑鐵盧案例還是 Steven Spielberg 翻拍經典歌舞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兩週前首映只在北美賣出了1000萬美元票房,上週還繼續雪崩至340萬。和該片 Rotten Tomatoes 專業影評分數高達93%高分以及耗資1億美元拍攝成本相比,《西城故事》已經鐵定成為2021年電影市場最慘烈的一次翻船。
如今好萊塢大量生產的續集、重開機、舊片翻拍(顯然歌舞片除外)吸引的主要客群都是向來膽量比較大、對電影院的防疫風險比較無感的年輕男性觀眾。《蜘蛛人:無家日》上映首週的人潮中有超過60%是34歲以下觀眾,就是最好的例證。剩下的其他觀眾將成為懸疑所在。
兩個月前 Wes Anderson 導演的《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熱賣曾讓業界以為文藝片市場的成年觀眾總算放下罣礙回歸電影院,但《西城故事》和《夜路》顯示所謂的「回歸」似乎不是這麼一翻兩瞪眼、頭也不回地歸來的簡單決定。許多觀眾仍然採取謹慎決策、小心為上的方式面對電影院裡的新片。
然而這些超級英雄電影以外的多元電影除了藝術上的貢獻之外,對於整個產業的健康仍然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拍過超級英雄電影的趙婷、Patty Jenkins、Christopher Nolan、和李安都是來自這個水龍頭的創意能量,一旦這個水龍頭被永久關閉,後果將不可想像。
因此2022年電影市場的最大的問號將是:
成年人觀眾是否真的願意回到電影院?那些專屬成年觀眾的類型比如文藝、心理驚悚、非好萊塢電影是否還能在電影院裡頭繼續存在?或者電影院終淪為只有一道菜色的自助餐餐廳,成為刀槍不入的 Marvel 宇宙續集吃到飽的獨家通路?
荷蘭 vs 荷蘭:似曾相識的故事線
好萊塢剛剛費盡千辛萬苦演了一場錯過完全不會怎樣的續集,而明年又將在新的變種反派故事線中重頭來過。
大家可能已經慢慢遺忘了2002年上映的第一部蜘蛛人電影才是開啟這一切循環的起點。在 Marvel Entertainment 正忙著重整剛剛破產重整的同時, Sony 用這部電影改寫了所有人對於漫畫改編電影的商業認知,並讓整個行業在接下來20年忙碌於追逐既有 IP,直到後來的新同學 Netflix 都難以逃脫類似的追逐。
這十多年來,整個電影市場充滿了這些:換了不同面孔的 Peter Parker、Bruce Wayne、必須死無數次的 Uncle Ben 和 Wayne 夫婦、大同小異的變種反派和一次又一次的重開機劇情。叫做驚奇再起也好,又起、三起也好,賣的都是換湯不換藥的超級英雄菜色,
然而不可預測的變化出現在12月13日的《蜘蛛人:無家日》首映會上:
包含幾位主角、好萊塢大咖明星和業界菁英齊聚在有90年歷史的洛杉磯老電影院 Regency Village Theatre 中,參加經過嚴密防疫規劃的首映典禮。所有參與者除了被要求出示完整接種疫苗的證明之外,還必須同時有 PCR 篩檢陰性的證明,務求做到滴水不漏。首映結束之後,男主角 Tom Holland 還在同一天稍晚舉辦了一個只有75個特殊貴賓才能參加的私人派對。
幾天後,Tom Holland 原本安排要出席的多場映後見面會突然無預警取消。有的電影院甚至是活動前幾個小時才收到通知。好萊塢耳語開始傳得滿天飛。有媒體報導說是一名經紀公司的成員同時參與了《蜘蛛人:無家日》首映會和會後的派對,並隨後傳出確診。Tom Holland 和他的蜘蛛人派對上的其他超級英雄親友都驚險地與這條意外的支線劇情擦身而過。
除這個荷蘭的派對惹事之外,地球另一端的那個荷蘭也在幾乎同一時間出事。
那個希望中文使用者用「尼德蘭」這個詞稱他們的國家,在上個週日開始再度因為疫情惡化而全面關閉電影院至明年1月14日。鄰近的丹麥則是要求電影院暫停營業至1月17日。加拿大魁北克也實施了類似的禁令。另外,愛爾蘭政府要求電影院只能跟餐廳一樣營業到晚上八點,而南韓則是只准營業到九點。
這些因為 Omicron 變種病毒而實施新防疫禁令對於上週《蜘蛛人:無家日》票房的影響不不算太大。該片仍然在歐洲多個國家衝出令人驚奇的票房紀錄。週日才奉命關閉的荷蘭電影院,光憑週五、週六兩天的業績仍然創下年度第四高的成績。而南韓的最新宵禁頂多也只讓《蜘蛛人:無家日》的票房略略遜色於前兩集的首週票房。
真正要命的是如果未來幾週 Omicron 繼續肆虐下去,將使好不容易宣佈「完全復原」的電影發行業和放映業再度回到原點。就像近日流傳的迷因裡頭暗示的:2022年用英文讀起來根本就是「《2020》第2集」(twenty twenty two)的意思。
影視產業的上下游其他部門也在「重開機」整整一年前疫情惡化時的戲碼:《週末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節目幾天前的年終錄影突然因為劇組確診案例而解散現場觀眾和部分演職員,只留下必要人員完成該集節目;Netflix 招牌節目《王冠》(The Crown)則是因為劇組確診案例而臨時宣佈收工提早放年假;CNN 新聞台近日開始緊縮辦公室防疫政策,只留下錄影的必要人員以維持節目不開天窗;發行商 Lionsgate 影業和他們擁有的有線電視頻道 Starz 也都分別傳出確診案例而關閉辦公室。
接下來,2022年馬上要開始的頒獎季也成為 Omicron 的衝擊第一線。美國電影學會原訂1月7日要舉辦的 AFI 大獎頒獎典禮已經緊急喊停;英國影藝學院的年度 BAFTA 茶會活動也宣佈取消;加州的棕櫚泉國際影展頒獎典禮同樣喊卡;1月底的鹿特丹影展因為荷蘭政府的新防疫政策宣佈臨時改成線上舉辦;1月10日馬上要開始的日舞影展雖然還沒有任何異動的消息,但片商已經開始縮減參與影展的人數來降低風險。
如果眼前的這一記疫情回馬槍可以定義成2021年歡樂大結局之後的片尾彩蛋,那麼這個演職員表的時候才冒出來的新線索意味著:好萊塢剛剛費盡千辛萬苦演了一場錯過完全不會怎樣的續集,而明年又將在新的變種反派故事線中重頭來過。
於是搞了半天這個行業花了三年面對的原來是一部無限延伸的《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電影。
套用《今天暫時停止》中的故事邏輯,接下來的2022年我們必須得解的題目是:觀眾和電影從業人員是否真的從這些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之中,學會了什麼新技能?下一次面對新的變種反派,超級英雄們是否準備好了更堅不可摧的防彈衣來抵禦?抑或者我們根本不應把所有的寄望都壓寶在超級英雄身上?
好文啊~~~
@fitfan 葉郎 發自台北
另一方面,我對AMC迎合潮流而作的噱頭很有興趣。曾聽說GameStop也希望向NFT之類發展,成為meme stock然後轉型究竟是否企業淘汰破產道路上的一條出路?
应该是台湾的影评人写的文章,跟大陆的行文,用语,翻译,差别很大;竟然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