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中港關係
被逼遷的紙漿廠喵坊︰拿着新加坡請柬,創辦人葉文琪選擇留下來
「撇開政治,我做廢物處理,喂,香港的根底仍然很厚的嘛,香港還有那麼多人!」
在旅客清零的日子,他們在水貨區、旅遊區開店,重新耕作「香港特色」
「過往10年,你覺得代表香港的是甚麼?」
評論|
香港國安法案解除87A報導限制:報導價值幾何,核心戰場何處?
此次判決的真正價值,在於爭取全面報道將來的保釋聆訊,以至抗衡「秘密審訊」的壓力。
當魚蛋和奶茶擁抱樹熊:「香港製造」是一種紮根他鄉的方式
有些口味吃慣了,就難以改。「他們看到我們的產品,會和我們聊幾句,說不用擔心在澳洲買不到這些東西,或者要自己帶過來。」
評論|
張學友是敵是友? ——民粹愛國者與中國宣傳機器的分野時刻
沒有敵人之後的鬥爭,對敵人的「辨認」只會更加殘酷。
新香港新校園︰學生、家長、老師,他們竭力撐開愛國圍牆的夾縫
公民科老師余子游的兩個孩子,每天都自動自覺在電視旁唱中國國歌。「你可以守護到你的學生,那你守護到自己的小朋友嗎?」
小端網絡觀察︰七一當天開微博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和普天同慶的中港媒體
雖然現實世界再無抗議示威,但在中港兩地不同的社交媒體上,依然有着不一樣的網民迴響。
評論|
主權移交25年:一場此地無銀的「去殖」,從未真正解殖的香港
只有把殖民問題回歸到所謂所在地政治(politics of location),才能面對真正的政治問題。
MIRROR粉絲成為社群之路:情感、連結與矛盾
「有些留言會引來一堆人抨擊……我覺得這些群組普遍來說都是誇誇群,那就盡量講正面的話。」
評論|
《聲生不息》的「國貨港樂」:停在懷舊的風裏,和真實的香港越走越遠
當香港面目全非,獻禮回歸25週年的《聲生不息》捧起「港樂」懷舊。弔詭的是,中國和香港流行音樂的關係,也是前所未有的疏離。
評論|
阿果:盛世或虛火——香港流行文化如何重新成為大眾焦點?
由去年叱咤到今年 Chill Club,已蔓延一整年的香港流行文化浪潮,如何掀起,又有何特徵?
偶像坍塌後怎麼辦?與大灣區哥哥姐姐價值觀漸遠的昔日粉絲們
長大之後,鄉愁是一條價值觀的鴻溝,我在這頭,偶像在那頭⋯⋯
1
...
7
8
9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