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文學
中陰身幾時解脫?香港與它隱身其中的賽博朋克經典
常於科幻作品中出現的香港,過去一年似乎卡在一個現實與幻想之間的混沌地帶,以佛家術語,我們可能正處於一種中陰身的微妙狀態。
張婉雯:抗爭十福
我們就是造成瘟疫的孢子。在列車掠過的時候被甩出來,遺留在現場。
2018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嘉.朵卡萩:堅守抵抗,還是迷失於分崩離析?
舌頭是人身體上最強壯的肌肉,它將要抵御世界上更多暴力的語言。
朗天:為什麼要上前?但我真的上前了嗎?
來到這一天,我猛然確認:不是我帶著她前進,恰好相反,而是因為她,我才可以走得這麼前。
潘國靈:運動語言之蜘蛛網結
既是時代革命,革命語言也不可缺。層出不窮的運動語言細胞分裂般滋生,蔓延全城,輸出海外。
香港詩人淮遠:敘事詩和即時詩最適合這個時代
以魯迅來說,不要談甚麼承繼魯迅精神,現在的創作者連學到魯迅的一半也很困難了。
潘國靈:逆權或風暴,我以眼目所見
在黃藍光譜之外,其中人性之幽微,恐怕也不可全收衲於社會性的「公義論述」 之內。如果抗爭者必然也是「異見者」,那異見不僅是相對於敵方。
阮越清專訪:真正需要我們打動的人,常常是不讀我們作品的人
改變人們的心智,常常不是寫書能夠做到的,而是要通過人與人的交流,要去到那些地方,進行那些困難的對話,去人們生活的地方面對他們。
人如何被社會監控?反叛作家彼得・漢德克告訴我們的
任何一面旗幟都不許沿著錯誤的方向飄揚。漢德克的「詩意」,便來自他的不合時宜。
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漢德克:人群裡、土地上的「第三人」
他曾被前諾獎得主評為「更有資格獲獎」和「活著的經典」,也被有些作家稱為「白痴」和「活在象牙塔內」⋯⋯
游靜:這場電影,香港毀了,香港就成為永恆
香港,是先被國家分裂出來,再被貼上煽動分離的標籤的。若早已被逐出家門,又怎能說是離家出走呢?香港毀了,香港就成為永恆。
黃仁逵:這一路上
前方一百幾十萬人後頭也一百幾十萬人,這許多的腿在燙腳的大馬路上走走停停,好久才往前走一個路口。
1
...
13
14
15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