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香港詩人淮遠:敘事詩和即時詩最適合這個時代

以魯迅來說,不要談甚麼承繼魯迅精神,現在的創作者連學到魯迅的一半也很困難了。

香港詩人淮遠:敘事詩和即時詩最適合這個時代
詩人淮遠。

見到香港詩人淮遠,是在今年的台北詩歌節。他的詩利得像短匕,人瘦得像隻筆。倚在咖啡店窗邊,淮遠半個身子消消溶進午後的光線,淡色襯衫配上清淡五官,教人不知該怎麼想像,那麼多異怪與暴烈便是從這樣的人物體內湧出,妥貼收服了數十載文藝青年。然而, 淮遠自己也未嘗不擁有一顆文青之心,他有嚴重的收藏癖,年少時偷書出了名,後來自己出了詩集,僅印不到兩百本便絕跡;他的語言像刀,情緒又似火,火中熊熊燒煉著一顆光燦燦金心,迄今普照著這世間光怪,紅塵陸離。

詩人淮遠。
詩人淮遠。

偷書人的江湖法則

1950年代出生的香港人,在初長成人的過程必定躲避不了1960年代起湧入香港的西方思潮:反越戰與嬉皮(Hippie)成為關鍵詞,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擊出時代節奏,左翼思想擄獲青年之心。而一名出生於1950年代初的香港叛逆少年,浸身於六八學運的浪頭,親見過六七暴動的現場,這些沒有讓少年成為一名典型的左青,也許性情太孤傲,也許心智太敏感,正值高中生年紀的少年淮遠所揣懷捧讀的,並非《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而是一本本薄薄的詩選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