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邢福增:中梵協議「袋住先」?解讀中梵關係正常化的虛與實 對於中梵協議,樂觀者相信有助雙方建立更密切關係,更正面看待中國宗教自由;悲觀者則擔心教廷為了爭取簽署協議,而甘願進入「鳥籠」之中。我們該如何評估這次主教任命協議的意義?
朋友與家人眼中的劉霞:逃不離公共生活的「一隻鳥」,以人性反抗人間惡法 過去八年,劉霞經歷着什麼樣的生活?那個自由的、與劉曉波以文會友的劉霞,又曾經是什麼模樣?筆者在過去幾年,從劉霞家人好友處,逐漸認識一個更內在的、精神性的劉霞。
評論|宋承恩:中國在李明哲案的政治試驗──「台灣居民」就是中國公民 中國單方面逐步將台灣人,等同於本國公民對待,趨勢是明顯的;但同時,這正是因為原本的狀態,較接近於等同外國人的對待,即使名義上不方便講明。
記者手記:報導李明哲案,我被問最多的卻是「刺青是真的嗎?」 「一個說很怕痛的客人,卻沒有休息,一口氣讓我從頭刺到尾……」李凈瑜的刺青師傅回憶。師傅沒想到這麼多人懷疑「那兩排字是貼紙」。什麼樣的預設印象,催生這樣的懷疑?這樣的懷疑,會讓我們忘記什麼?
評論|李熠:冷淡對待李明哲案,談何台灣價值 自李明哲案發生以來,台灣陸委會加海基會,無論是首長談話、發言人回應或是書面新聞稿,數量多達幾十則。但若要論有立場、有分際,還不如前總統李登輝辦公室的唯一一篇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