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冷戰」的輿論渲染中,談談美國對華的「師生心態」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曾經形容中美之間存在着一個「愛恨週期」,兩國的關係隨着時間的變化,有着週期性的起起伏伏。
評論|「驅逐胡鞍鋼」能走多遠?「中國實力第一論」與「紅色工程師」的反擊 圍繞驅逐胡鞍鋼的運動,應該是各方心裏都清楚其厲害的一次火力偵察。到底能走多遠,還在於路線之爭的調整。那需要等待北戴河會議的務虛討論結果,或者中美貿易戰的進一步發展。
評論|中國疫苗問題: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的次生危機 中國公眾用對疫苗造假的憤怒的方式,和美國要求中國加速結構改革、促進公平和自由貿易的結構主義者一起,形成了一條共同紐帶。本次中國造假疫苗醜聞,可以說是中美貿易戰所引發的次生危機。
評論|林泉忠:北京對台改弦更張,「實力主義」新思維有什麼局限? 一場為習近平提供對台喊話的「習連會」,卻意外地突顯了北京四十年來在爭取台灣民心上仍不得其門而入的窘態,也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呼之欲出的「實力主義」對台新思維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