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200多元的船票,兩小時後,23歲的黃偉憧就從尖沙嘴碼頭來到廣州新區南沙,在這裏,這個香港年輕人經營著自己的物流貿易公司。去年8月,他開始來南沙創業,過去一年都中港兩邊跑。這幾個月,香港爆發持續的社會運動,但他的雙城生活沒有受多大影響,他每週四天在香港上班,三天跑到南沙打理生意。
黃偉憧的辦公室位於南沙的創匯谷———當地政府建造的一個文創孵化基地,這一帶地方清靜,高樓不多,四層工廈的外牆塗上亮麗的黃綠色,上面寫有「攜手港澳青年,共擔歷史責任,共享偉大榮光」的大字,亮麗的大樓旁,是一排排灰土的居民樓。
隨著北京中央出台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南沙的戰略地位被不斷肯定,這片位於廣州南部的新區希望把自己打造成「粵港澳合作示範區」,成為「港澳青年北上創新創業的首選地和全面融入國家的中轉站」。9月25日,就在林鄭月娥出席首場香港社區對話會之前的白天,林鄭月娥還去了南沙,出席「粵港澳合作示範區」的建設動員會。從地圖上看,南沙的地理位置的確優越,位於整個大灣區板塊的中心,緊鎖珠江出海口的咽喉要地。從上世紀80年代起來,香港商人霍英東就看準南沙,來此大舉投資,計畫把它變成「擁有國際性港口的現代濱海小城」。可多年以來,南沙發展始終平平,2018年,在廣州11個區中,南沙的GDP排名倒數第三。

與大灣區中不少二三線城市一樣,吸納人才和資金,促進產業升級成為南沙急迫的任務。南沙創匯谷負責人黎小姐對端傳媒表示,創匯谷由青年聯合會負責建設,而青年聯合會實際上就是共青團,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不過我們對港澳來講,就不會用黨團的角色,直接用青年聯合會」。黎小姐說,目前珠三角九個城市都希望吸引港澳青年前往就業和生活,而共青團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港澳青年的「四個業」—— 學業、就業、創業以及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