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地緣政治
幫中國做「大飛機夢」的德國高科技:是商業雙贏,還是為國際政治埋單?
被中國國企收購後,他們從一家德國小鎮的業內「隱形冠軍」,一腳踏入了席捲而來的全球高新技術市場「中國競爭力」的漩渦中。
林夏如:台灣防疫和經濟的奇蹟能夠持續嗎?
台灣無法獨自抵擋中國經濟的引力,除非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合作保護台灣的主權與繁榮。
專訪卜睿哲:為台灣的政治系統做一個診斷
「台灣民主轉型的經驗,可以展現給那些反對民主政治的人看」
「人權,已成為新的戰場」——制裁過後,歐盟如何看待中歐的未來?
歐盟作出制裁時或許還想政經分開,但中國的報復性反擊,讓中歐間一應議題再難避開人權。
評論|
「戰狼外交」的進化?——以近期中國對法外交為樣本
道義感不能代替現實應對,對「一味蠻」的鄙夷不屑,不能遮蔽對「一味詐」的警惕和拆解。
評論|
天安門事件後最緊張的中歐關係:新疆問題是否會引發更激烈對抗?
相比對美國有限的反向制裁,中國對歐洲的報復並沒有體現出這種剋制態度,恐怕是中國不認為歐盟有實力制約自己。
評論|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的「對峙」,只是兩國未來衝突的序曲?
中國要「平視美國」,美國也會更嚴格「完全對等」地對付中國。而一整套「西方話語詞匯」,正被中國改造為反映其價值觀的版本。
評論|
IPO熱潮背後,你了解港交所大堂的秘密嗎?
現代證券交易所與公眾關係的真正目的:在一個不斷擴張的金融化的市場經濟中投資的能力,最終產生了高度不平等的結果。
記者手記:一場風暴之後,我們該怎麼看台灣鳳梨(與其他)?
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讓台灣持平地看見自己真正的面貌,而非只以脈絡相異的他者作為參照系。
南海爭議後九年,台灣鳳梨由市場寵兒成為「兩岸水果戰爭」前線
自中、菲「黃岩島事件」後,台灣鳳梨抓住機遇,一步步打開中國大陸市場。然而在今年春天,鳳梨歷史或許必須再翻過新頁。
專訪「翻譯家」李靜宜:1989年以來,最了解李登輝的人
不到三十歲便開始擔任李登輝的撰稿人,歷經四任總統,身為專業譯者的李靜宜,此生做過最長的一份正職工作,還是替總統「翻譯」。
專訪國際政治學者時殷弘:中美戰略競鬥的起源與未來
「從世界史角度考察,兩大強國尖銳對抗、尖銳競爭,如果沒有一些可以說特別難得的條件,兩強關係的穩定必然終吿傾覆。」
1
...
19
20
21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