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世代
香港年輕菜鳥炒股熱:我還有理想,只是多了一個錢字
「我不是對香港絕望, 而是我發覺如果我盡快做到(有錢), 我就會變成有希望的人。」
獨生子女的贍養重擔:不敢窮,不敢病,因為爸媽只有我
所有問題會在父母生病後,以數倍的形式放大,化為沉重的負擔壓在肩上。
藏在家中的攝像頭:保護下的摧毀
攝像頭下的孩子們最終的確學會了一些東西,比如「表演」。
一場校園暴力後,一位母親的漫漫維權路
李小明偷偷在鉛筆盒裏放了小刀,他告訴母親:「如果有人再欺負我,我就殺了他。」
2021兩會看點:經濟、扶貧、養老和減碳的下一步
如何刺激內需、穩定就業,「全面脫貧」之後的鄉村如何發展,即將突破3億的老年人口如何養老?
「蛋殼」摔成的故事碎片
搬入的時候,年輕人都以為將在這個名字之下獲得一種城市中的庇護,而非陷阱。
青年很忙:時刻準備著,應付「大學習」
「連3分鐘的學習都堅持不下來,那應該是思想問題吧?!」
《無聲》柯貞年專訪:戳開傷口是一個有點複雜的過程
「邪惡還是持續存在,但是值得我們努力。」
數據解讀:「月薪25萬買不到快樂」為何是台灣青年難以下嚥的心靈雞湯?
一則主張「月薪3萬與月薪25萬的人煩惱相同」的網紅文章,意外戳中台灣網友的人生痛點。
羅馬競技生死鬥:台灣90後的寶特瓶「共和」之夏
「廢跟深度之間,有一個層次感。」
《孤城淚》:警暴與法國市郊青年的怒吼
這不是紀錄片,卻都用了虛構的故事和人物呈現法國社會內部的深層次矛盾,即是所謂的市郊青年問題。
讀者來函:《後浪》——對官方話語的接續與超越
在國家與其他行動者普遍合謀的當下,運用簡單的邏輯只能忽略問題的複雜性;因此惟有審視這些縫合的痕跡,才能使思辨的邏輯更加完善,為公共討論創造更理性的基礎。
1
...
6
7
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