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扣籃和夢想的權利」:一支「難民二代」籃球隊的故事 他們在此出生成長,卻從來被當作是「外來者」。這個「他者」的烙印,甚至一度剝奪了他們帶著自己的球隊參賽的權利。可是,打球這麼有趣,小小的一個球場,允許有這麼多的夢想⋯⋯對這些不滿18歲的「難民二代」,灌籃,就像做夢那樣珍貴。
從烏克蘭到法國,從行動到碰壁:激進女權組織「費曼」的十年起伏 一開始,二十出頭的她們,在大學宿舍讀書、討論女性覺醒;接着,她們以裸露的胸部為「武器」,成了街頭激進抗議的代表。從基輔到巴黎,她們被描繪成「第三波」女性主義的先驅。一晃十年,曾經的先鋒,光環漸褪。
零工經濟的江湖裏,斜槓青年們載沉載浮 原來這裏「就是大雜燴、大賣場、大Bazar,」雖然「卧虎藏龍」,但「大多數都是低端生意。」互聯網沒有除掉中間商,也沒有讓世界變得更平,反而讓更多人沉在底層。而他們要做的,是從底層攀至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