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女性與女權
端小聚回顧:我的生育選擇,我的身體,真的可以由我作主嗎?
「經常有朋友問我,怎麼平衡育兒與工作,我覺得其實是沒有辦法平衡的」。
一對中國母女的避孕選擇:當身體自主遇到國家規訓
她們對於性與生育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選擇,又在中國人口生育政策的變動裏共同顛簸,共享或見證著一些相似的生命體驗。
愛慾錄:覺醒的性與沉睡的愛,一位略有困惑的女權主義者的約炮史
曲奇把這件事講給女權主義者甲,甲說,約炮不是都這樣嗎,很正常呀。再講給女權主義者乙,乙說,真是個合格炮友。
基隆中元祭:不再打破頭後,年輕參與者如何看待百年傳統的變與不變?
基隆中元祭迄今已有168年的歷史,在這百年洪流中,有哪些改變了?又有哪些不變?
在台灣,這些人工流產的故事不能說出口
多年來,台灣年度人工流產人次屢屢高於出生人口,不開放的社會氛圍卻始終讓人無法說出自己的經歷。
端小聚預告:我的生育選擇,我的身體,真的可以由我作主嗎?
報名活動即可獲贈新聞電子書《獨生一代》
後米兔時代,大陸高校的反性騷擾困局
「最初吃螃蟹的高校,壓力蠻大的。」有學者透露,「米兔前就有學校嘗試(反性騷擾),但在米兔之後不能做了,怕引起關注。」
重複墮胎的女孩:匱乏的避孕教育和被忽視的性意願,只有墮胎是自由的
「好像很難只是讓對方晚上陪我,但不發生關係。我覺得對方總是想要發生性關係。」
被處分的彩虹:失落的,接力的
「彩虹像是暗號……我們不需要更多交流就能確認對方是安全的,有互通語言的人。」
評論|
悼Dorothy Smith:在男社會學家的世界編織女性話語,挑戰所有的「理所當然」
她的志業始終是從女性和日常的立場出發,建立一個不一樣的「民有,民享」的社會學。
唐山事件後,她們的恐懼與憤怒
「很多時候女性面對的情況不像唐山這麼直白,可能是領導要你出去喝酒應酬,可能是被男領導介紹說『這是我們公司的美女們』。」
評論|
性別暴力的中國式治理難題:父權制催生的「黑惡勢力」,無法被父權本身所清除
唐山打人事件在輿論中已部分轉移爲對「黑惡勢力與其保護傘」的關注,但對性別正義的訴求,是無法靠行政式「清洗」實現的。
1
...
13
14
15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