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七週年大陸深度

生不出男孩的小鎮女人:我後悔生二胎,更後悔嫁到這個家

「那時候我確實希望二胎是男孩......我想,只要生個男孩就結束了,就好了。」

吳秀莉帶著小漁和阿雯散步。

吳秀莉帶著小漁和阿雯散步。攝影:陳姝玥

端傳媒記者 陳姝玥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9-29

#性別偏好#喪偶式育兒#生育#二胎

後悔的情緒,在二女兒阿雯出生後,一直困擾着吳秀莉。

七月的一個午後,吳秀莉走上木製樓梯到二樓臥室,把午睡剛醒的阿雯抱了下來。午後的巷尾很寂靜,她走得很輕,生怕驚醒二樓另一房間裏的公婆。

幾分鐘前,她剛叫大女兒小漁上樓去,看看阿雯醒來沒有。小漁重重踩着一階階樓梯,噔噔噔一溜煙跑上去,發出沉重的迴響。小漁九歲,這學期剛升上三年級。不一會兒,她又噔噔噔飛快跑下來,「她(阿雯)醒了,自己坐在那裏呆呆的。」「小聲一點!」吳秀莉十分警覺。

九年前生下小漁後,和公婆同住的吳秀莉一直過得小心翼翼。她沒能生下男孩,和婆婆的關係也不好。去年5月,36歲的吳秀莉在廣東一個小鎮上唯一的一所公立二甲醫院生下了阿雯,是個女孩。阿雯的出生,令她更爲拘謹。

懷上阿雯時,吳秀莉已算是高齡產婦。在醫學上,分娩時35週歲及以上的孕婦被定義爲「高齡產婦」,其妊娠合併症和新生兒發病率比適齡產婦更高,心肺功能和身體機能也更差些。

那時她迫於家人的壓力希望二胎是個男孩,最大的壓力來自家人,吳秀莉曾聽婆婆和別人提起,要她生男孩,「從無生到有」。阿雯的出生,事與願違。得知二胎還是女孩,婆婆和其他家人雖然沒有當面說什麼,但不滿和煩悶卻不加掩飾地掛在了臉上。

這是一個欠發達地區的小鎮,常住人口約8萬多,其所屬縣城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廣東省排名最末,但在傳統生育觀念的束縛下,仍有一些35歲以上的女性生育二胎甚至三四胎。鎮上醫院的管理者告訴端傳媒,2021年有1700多名孕婦在醫院生產,112名女性年齡超過35歲,其中40歲以上的有13人。在35歲至39歲的孕婦中,有11人誕下第三胎,6人誕下第四胎。而在2020年,這兩個數據分別是18人和7人。

一定要生個男孩,「從無生到有」

從鎮上醫院向西行四百米,轉向北再行四百多米的路旁,有一塊寫着村寨名字的石碑,這是一個寨子的入口。寨裏每條巷有十餘間兩三層樓高的平房,吳秀莉家就在村口右側第四條巷的最裏處。更準確地說,這是她公婆三十多年的家。

巷子間距窄,家門口只有兩米多的空地。跨進吳秀莉家的門檻,不開燈的內室有些昏暗。這是潮汕小鎮常見的老厝格局。前廳約八平方米,竈台和洗手池倚着右牆,左邊角落是廁所。後廳約二十平,一張茶几,一套紅木沙發,電視機旁邊擺着小漁雙腿劈叉的照片,背後牆上掛着阿雯五個月大的影樓照,一隻立式風扇緩慢地左右擺動着。從木樓梯走上二樓,只有前後兩間臥室。一間是吳秀莉夫婦和阿雯,另一間住着公婆和小漁。

小漁兩三歲時,公婆就催過吳秀莉夫婦再生一個。那時吳秀莉覺得,再養個孩子要花好多錢,意願並不大。直到三四年前,她也不想再生二胎,一想到生孩子就煩。更多的原因是來自婆婆。自嫁過來後,吳秀莉發現難以和婆婆相處,「多一個孩子,就多惹一些話出來。」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